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上一张 下一张
  • 1
  • 2
  • 3
  • 4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要闻 > 综合资讯综合资讯

向2011年两会报告

2011年全国两会渐近,代表、委员们的提案议案工作井然有序。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今年能源行业的工作思路与去年相比总体不变,都是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总结和回顾去年两会期间能源行业的建议、提案,将有助于厘清解读今年两会的思路。为此,本报这期特推出专题报道,分别从油气煤等传统化石能源和水电、核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两个方面,为读者回顾去年两会相关建议、提案的内容,并跟进报道其执行情况。
     
筑梦核电自主化新征程
核电成为了代表委员去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发言指出,进一步深化核电体制改革,打造一个支撑自主化发展的核电工业体系,提升我国核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王炳华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引进世界上先进的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并已付诸工程建设,在建的核电项目还引进了法国EPR和M310改进型核电技术,以及俄罗斯VVER核电技术。但是,这些目前世界上最具商业价值的建设项目和先进技术,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集团,无法形成合力。因此,发展核电事业应该抓住有利时机,整合产业资源,积极培育在核电技术研发设计、工程建设管理、电站运行和寿期服务以及核燃料循环领域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家队”。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永江在去年全国两会上也提出了要加快健全核工业产业链。他对本报记者说:“完整的核电产业链包括铀矿开采、燃料制造、核电生产、乏燃料的后处理。但外界提起核电来通常是指核电生产,而对产业链了解得不多。”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重工集团总裁吕亚臣去年全国两会则把关注投向“建立国家核电标准体系”上。他对本报记者说:“目前我国核电现有标准不完整,缺乏基础性实验验证、分析研究、系统规划,而且现有标准大多参照上世纪80年代初的国外标准,不能反映核电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成熟经验等。”
吕亚臣建议,国家能源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应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建立标准体系,建设组织架构,促进设计研究单位和有关工厂企业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与当前国际水平接轨、协调完整的二代改进型技术核电标准体系。同时着手研究和实施三代核电标准制定并尽早出台。同时,组织大型铸锻件生产企业、核电设计研究院及全国相关核电铸锻件及材料专家等,集中优势力量,先行研究标准体系并形成指导性文件试行发布。
2010年,核电在自主化、乏燃料处理和核电标准建设方面都有所进展。
2006年起,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依托项目建设就成为了实现我国核电自主化的关键环节。2010年,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开发取得重要进展,核电整体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协同国内“产学研”单位全面开展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AP1000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据悉,我国已累计接收5个技术转让合同中75%以上的文件和计算机软件包。
而比AP1000功率更高、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CAP1400核电站的主要参数和概念设计在2010年通过了国家评审。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院院长郑明光认为,第三代核电产业体系基本成型,我国已在技术上具备了在内陆批量建设AP1000核电厂的条件。核电装备的自主化实际上就是核电技术的自主化。被称为核电站“大动脉”的主管道首次实现国产化,率先攻克了核岛钢制安全壳制造成套技术,解决了钢板整体模压一次成型及吊装运输的难题;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大型铸锻件市场的垄断;其他重点设备的国产化工作,已经取得较好进展。
2010年5月,国家核电软件技术中心宣告成立,我国欲突破核心软件长期受制于人这一制约我国核电自主发展的一大瓶颈。
2010年6月,核电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核电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核电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在核电自主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重要的核安全标准缺口较大、标准技术研究与验证基础薄弱、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经验反馈机制等是制约我国核电优质、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也将影响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核电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在核电专业领域内由专家组成的标准化技术组织,主要对核电行业标准起技术把关与技术咨询作用。它由国家能源局根据科研、生产、使用三结合原则,统一规划、组建和管理。
2010年12月21日,我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中核四〇四中试工程热调试取得成功。其意义在于,实现了我国核燃料闭式循环目标,为我国先进后处理工程技术开发提供了重要研究实验平台。这标志着我国已掌握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也标志着后处理的整个工艺流程全线打通,有力推动了核燃料产业及核电快速发展。同时,中国也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印度、德国和日本后,全世界第八个掌握核电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国家。
期待核电产业更多的跨越。(傅玥雯)
输煤变输电
1月春寒料峭,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晋东南变电站扩建工地却是一片热火朝天。山西电建四公司建设人员正加紧开展“四通一平”工作,为扩建工程全面开工做准备。据最新消息,截至2月20日,扩建工程地基处理完成25%,线路改造工程基础完成100%。扩建工程将于年内完工,届时该线路的输电容量将在一期的基础上增加1倍,达到500万千瓦。
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作为国内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自2009年1月建成以来,累计向华中电网送电133亿千瓦时,相当于就地转化原煤600万吨。据了解,2010年山西电网完成外送电量218.4亿千瓦时,其中通过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向华中电网输送电量72.35亿千瓦时,占山西省电力公司外送总量的33.13%。
今年“两会”前夕,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山西省电力公司2月22日至23日邀请驻晋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到该公司调研,并促请代表委员提交有关加快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的提案。近年来,山西、新疆、内蒙古等产煤大省受运输通道制约,电煤供应不畅,而煤电联动机制缺失,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低碳转型发展,传统产煤大省必须变“输煤”为“输电”。
去年两会期间,山西省代表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一号”建议就是《关于扶持山西煤电产业建设的建议》。《建议》中提出将“晋电外送”和三大煤电基地建设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和“十二五”电力规划。去年9月在山西太原举行的2010第三届能博会上,华能、国电、大唐、华电、中电投五大电力集团及华润集团纷纷与山西省签订投资框架协议,将在山西投资以火电为主的电源建设项目。为保晋电规模化外送,国家电网也表示将加大配套电网的建设。
据国网消息,“十二五”期间,山西电网投资将达677亿元,是“十一五”总投资的2倍左右,将全面建成3条特高压通道和500千伏“三纵四横”主干网架,目的就是利用特高压电网向外输电,为加快山西优化配置资源和实施能源转型跨越发展助力。
此外,去年12月,山西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设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利好为上述相关建议、议案的执行创造了更灵活的空间。(白晶)
资源税改革力度加大
1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在新疆人大礼堂开幕。会上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托乎提·亚克夫透露,自从中央决定自2010年6月1日起率先对新疆原油和天然气两大资源实行资源税改革以来,新疆在2010年共计征收资源税32.47亿元,较上年增加20.1亿元,增长幅度高达164.4%。他还表示,2011年新疆资源税征收额有望达到54亿元。
新疆从油气资源税改中获得的实惠已经在新疆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2010年自治区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自治区预算草案》有所体现。《草案》中称,自治区一般预算输入建议安排76.3亿元,比2010年完成数51.6亿元增长47.8%,增幅较高主要原因就是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翘尾增收。初尝甜头的新疆显然希望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托乎提·亚克夫介绍完征税情况,接着建议中央和新疆扩大资源税改革范围,对新疆丰富的煤炭、铁、铜、金等也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增加新疆财政收入,以便于将新疆资源优势转变为财政优势,进而更好地为新疆民生建设提供更充裕的资金。
资源税改革在新疆率先实行不仅取决于政府的决心,还得益于去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疾呼。实际上改革的提法很早就出现了。温家宝总理连续多年在人代会期间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推进资源税制度改革,2010年的工作报告亦不例外。不少资源省份代表在随后的议程中建议加快这一进程。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就建议尽快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很快,去年6月份,新疆地区开始试水资源税改革,征收方式从以往的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税率为5%。其间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走高。改革进程再次提速,7月,温家宝总理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将资源税改革推广到西部12省。12月初,新的资源税政策开始在西部12省实施。资源税在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将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凸显。
而根据去年10月中旬在京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今年2月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明确,资源税改革将在未来五年全面实施。(白晶)
民资进入油气领域
2010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这份被外界普遍称为“新36条”的文件一问世就激起千层浪,在油气行业引发热议。该文件第8条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
尽管这被业界视为油气企业进一步向民企开放的积极信号,但实际上民企更希望的是获得原油进口权。行业人士认为,民企光有油气储运权,没有资源,一切都是空谈。
在此两个月前,在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储油资格招标项目开标大会上,5家民营油企入围,舟山世纪、舟山金润、浙江天禄3家中标。这也是国家石油储备体系首次向民企开放。当时有参与竞标的民企代表向媒体表示,除了更好地利用库存,更希望借机获得稳定的原油供应,最好能获得原油进口资质。
自去年10月以来愈演愈烈的“油荒”,令民企开禁原油进口权的呼声再次升高。代表民企利益的全国工商联编写了一份《关于完善石油市场相关体制、构建和谐的多元化石油市场秩序的报告》,并上报至商务部。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张跃表示,引发“油荒”的根本原因在于石油垄断造成的“饥饿”供应机制。而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执行会长齐放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是民营油企没有资源参与竞争。
实际上早在去年年初两会期间,工商联就递交了《构建充满活力的原油贸易体制的提案》,《提案》直指当前高度垄断的原油贸易体制,建议拓宽原油进口主体。
2010年6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振华石油公司打破中石油、中石化垄断,成为国内除上述两家企业之外唯一有权将海外一手原油直接进口到自己炼厂的公司。目前,中国原油进口分为国营贸易与非国营贸易,具有非国营贸易资质的已有22家,振华石油即是其中之一。尽管有权从事原油进口贸易的企业不少,但根据我国现行规定,无论是获得国营贸易进口权还是非国营贸易进口权的企业,其进口的石油都必须交给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因此振华获批被业界视为其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原油进口权,这或将为接下来原油进口权的进一步放开铺平道路。(白晶)
光伏生产装备 国产化仍在路上
去年两会期间,政协常委、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速实现太阳能电池生产装备国产化以推进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具备现实可行性。当时,他提出了加快建设国产化装备开发基地、建立多层次的开发专项基金和支持国产装备的示范应用等推进光伏生产装备国产化的三项具体措施。
而今,已过去一年时间,我国光伏装备国产化情况如何?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去做?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业内人士大多认为,我国在光伏装备国产化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未来仍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工作去做。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介绍,我国去年对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如将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一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并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以“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
“我国光伏生产装备将逐步实现国产化,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目前已实现国产化的生产设备包括单晶炉、铸锭炉、封装线等,而氢化炉、多线切割机、自动焊接机等设备仍需进口,但未来都有望逐渐实现国产化。  
今年初,我国首台代表着国际尖端技术水平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装备——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装备(PECVD)在上海理想能源设备公司正式下线。消息传来,引起业内高度关注。
王斯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台设备虽已研制成功,但尚未投入使用,其效果如何,是否具备替代同类进口装备的能力,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这一观点也得到孟宪淦的支持,他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事实上我们已经掌握大部分多晶硅生产技术及其装备,但是由于国内光伏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而国外客户又比较信赖由国外技术成熟生产装备所生产光伏产品的质量,这便导致国内光伏生产企业在即便已有国产化生产装备的情况下,也不得不以高价购买国外装备以满足国外客户的要求。
对于我国光伏行业最为核心的几项技术装备,孟宪淦认为短期内很难有大的进展和作为,其主要制约因素有两个:其一,国外企业不会轻易把他们光伏生产的核心技术及装备卖给我们;其二,科技进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既需要高科技人才长期不懈的坚持,又需要大量的科技经费支持,所以不可能一蹴而就。
鉴于上述问题,孟宪淦提出了实现光伏装备国产化的建议。首先,政府要明确光伏生产装备行业的科技主攻方向,并建立长期稳定的专项支持资金,通过联合攻关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技术装备难题;其次,对于已国产化的光伏生产装备,我们国内光伏生产企业要自己首先使用,经过多次使用后,其质量将不断改进提高,直至其质量可靠时,所生产的光伏产品便能赢得国外客户的信任,甚至可将国产生产装备销往国外光伏制造市场。谈及此,孟宪淦特别指出,这就需要快速启动国内光伏市场。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使已国产化光伏生产装备有更多被使用以提高自身质量的机会。(李永强)
生物质能发电项目 管理进入有序
生物质能发电并非全国两会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生物质能发电领域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也很少。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龙是为数不多的生物质能领域全国人大代表,他在去年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国现有农林业生产过程中每年产生的秸秆等剩余废料共计约10亿吨,有约3亿吨被直接在田地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近年来我国有些能源企业(尤其是央企)做了一些利用农林业废弃物建设生物质能发电的商业化试验,在现有的电价补贴水平上却不能实现盈利。因此,他建议国家应制定生物质能发电厂项目相关技术标准,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将生物质能发电补贴调整到0.8元/度左右的水平,加大力度支持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开发。
有媒体报道,去年6月19日,陈义龙遭遇了当头一棒。公司增发方案意外被证监会否决,18亿元融资计划搁浅。陈义龙似乎对国家很有信心,对媒体表示:“国家支持生物质发电的政策不仅不会变,相反,优惠政策还会加码!公司将坚定不移发展生物质发电,咬定青山不放松。”
陈义龙的预言很快得到了印证。 
2010年7月23日,国家下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将全国农林生物质发电执行的上网电价,统一调高为每千瓦时0.75元(含税)。
随后,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合理规划生物质能发电厂,保证生物质资源,严格核准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并要求各地发改委和能源局要求各地对已建项目存在问题较多的地方,要暂缓核准生物质发电项目,集中力量把已建项目运行好、管理好。
对此前生物发电行业存在的扎堆上马、区域投资过热、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等问题,《通知》明确规定:原则上,生物质发电厂应布置在粮食主产区秸秆丰富的地区,且每个县或者100公里半径范围内不得重复布置生物质发电厂。
此外,《通知》还对生物质电站的建设场址和规模做出了规定:生物质电站建设规模一般安装2台机组,装机容量应与资源量匹配,考虑到生物质燃料的运输半径,一般不超过3万千瓦。还特别要求把生物质发电规划制定、生物质资源落实作为项目核准的重要条件,未纳入生物质发电规划、未落实生物质资源的项目不得核准建设。
有专家表示,生物质发电企业再“跑马圈地”,也是在生物质发电产业政策明确的背景下进行的,大家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傅玥雯)
合同能源管理加速跑
这两年,合同能源管理太热了。”中国节能企业联合会会长沈龙海对本报记者说。
的确如此,随着合同能源管理引入中国,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投身于节能环保事业,随之而来的“节能服务行业准入门槛”、“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配套支持”等问题也越来越亟需解决。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泰豪集团董事长黄代放先生接受了《中国能源报》记者的专访。他提出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
黄代放提出,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第一要优化金融服务,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节能项目提供融资,使节能项目中投入的固定资产可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第二要实行税收扶持政策,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减免税收范围;第三要完善相关会计制度,政府机构与节能服务公司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签订合同,每年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费用视同能源费用,合同期满,用能单位接收由于合同能源管理形成的资产以捐赠进行会计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以赠与进行会计处理;第四要将年节能率作为费用拨付单位的考核指标,鼓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参与公共设施的能源管理,如市政照明、大型公建物业委托等。
这四点在去年全国两会结束不久后得到了初步的落实。2010年4月,由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规定今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将获得减免税收、资金支持、会计制度、金融服务等四个方面的政策支持。
这个政策的出台让中能兴科(北京)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节能环保有志之士如沐春风。2010年2月,中能兴科乘着节能环保东风而成立,并开始从事合同能源管理活动。“这个政策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大,节能环保服务产业从业人员深受鼓舞,我们期待政策细节和配套措施进一步落实。”中能兴科董事长赵长春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0年5月25日, 合同能源管理领域的第一项国家标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通过审查;随后的6月10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今年1月,财政部出台了合同能源管理税收优惠政策。
到2009年底,全国502家节能服务公司创造了580多亿元的总产值,同时形成了1350万吨标准煤的年节能能力。事实上,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投入都将跨越式前进。业内预计,“十二五”我国的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元,较“十一五”期间的1.54万亿投资额大增121%。

上一篇: 全球生物质燃烧碳排放清单数据集建立

下一篇: 千名行业同仁共聚“2010’全国煤矿机械与救援装备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

协会简介 | 网站简介 | 相关法律 | 组织机构 |
Copyright © 2010-2017 宁夏能源协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68号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号楼407室 邮政编码:750011 电话:0951-6971422 传真:0951-6971421
宁ICP备110002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