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这一刻。”4月2日,在回应核电重启时中核集团一位内部工作人员难掩激动。
4月1日官方首度确认了时隔三年后中国核电审批将“再重启”,今年将会有核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按照此前国家提出的核电发展目标,预计每年将要开工6-8台核电机组。
“核电是目前唯一可以大规模代替煤炭、为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电力的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中核集团总经理顾军在今年两会期间强调,中国的核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投入巨大。
“发展核电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我省已谋划了多个核电产业园。”2日,河北省能源系统某官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数据也表明,法国核电发电量占到了其国内总发电量的78%,日本占比30%,但直到2017年中国核电在国内总发电量中的占比才提升到4%,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据业内估计,仅“十三五”期间,核电投资就将超过5000亿元。据此预测,2019年会有一批核电机组被核准,将带来近千亿级投资体量。
核电重启
“中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今年会有核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4月1日,在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9年春季国际高峰会议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透露。这是自2019年核电重启预期重燃以来最明确的官方表态。
记者注意到,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剑锋在此次论坛上介绍,截至今年3月,中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 45台,装机容量 4589.5万千瓦,2018年核电发电量2944亿千瓦时,位列全球第三。
据了解,自2015年12月以来,中国核电行业经历了三年多的“零审批”状态,直到2019年2月开始,福建漳州核电1号机组环评公告发布,增
强了核电重启预期。“之所以会停滞三年之久,主要是因为三代核电的可靠性、安全性仍需验证。”中国能源网首席研究员韩晓平说。
“核电审批进展也与电力过剩有关,这几年中国发电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核电消纳难。”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与核电相比,风电和光伏相对较小,不能作为主力能源,所以核电仍将是未来发电的大户,这才是核电重启的真正原因。
记者采访获悉,当前,新建核电项目已被提上重要日程。
生态环境部3月18日公示的《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建造阶段)》、《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建造阶段)》两份环评文件均明确,“这些机组计划于2019年6月开工,均采用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技术”。
“多个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只等一张审批令。”今年两会期间余剑锋强调,“华龙一号”技术已具备批量化建设条件。这与他在此次论坛上介绍的情况一致,“‘华龙一号’正在顺利推进,全球首堆福清核电 5、6 号机组,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 K2、K3 项目,有望按计划或提前建成投产。”余剑锋还透露,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明年上半年将建成投产。
“近年来,以核电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园区异军突起,带动的投资也不小。”多位受访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预料,我国核电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投资高潮,投资百亿的核电项目将越来越多。
开启千亿投资体量
受重启消息刺激,4月1日的核电板块异军突起,集体上演涨停潮。其中,沃尔核材封涨停,中国核建大涨逾7%,台海核电、新疆浩源、兰石重装、中核科技等多只个股跟风走高。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一两年中国核电重启的概率在不断被强化。按照国家提出的核电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国核电将投产约3000万千瓦、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2020年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以此预计,每年将要开工6-8台核电机组,若以每台投资100亿-200亿元计算,投资规模可达千亿。
核电投资空间巨大。据余剑锋透露,截至今年3月,中国内地在运核电机组45台,装机容量4589.5万千瓦,2018年核电发电量2944亿千瓦时,位列全球第三。中国已经投入运行和正在建设的三代核电机组已达到10台,占世界三代核电机组的1/3以上。
据太平洋证券预测,若按照2019年至2020年开工建设10台机组,每台机组平均投资200亿元计算,可带来直接投资约2000亿元。
而参加此次高峰论坛的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张建华介绍,中国还正在积极谋划在核电相对集中的沿海地区,建设核燃料产业园。尽管张建华没有透露其投资数额,但他明确表示,今后中国将继续壮大核技术应用产业规模,重点在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诊疗设备、辐射诱变育种、害虫防治等领域扩大应用范围。“现阶段,中国核技术应用产值仅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0.4%左右,远低于核能发达国家3%的水平。”张建华说。
而核电除了能优化经济结构外,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援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核电投资建设期,每1元核电建设投资可以带动GDP增长1.03元,总产出增长3.04元;核电生产运行期间,全社会每增加1元的核电消费,拉动的GDP增长为1.18元,总产出增长为2.22元。
此外,核电工程费用在不同堆型的建造成本中占比均超过80%,是建设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程费用40%以上的支出是用于购置设备。核电站的设备由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和辅助系统三部分构成,造价占比分别为5∶3∶2。由此可见,核电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核电产业主要推动者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厦门大学能源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地方发展核电主要基于经济发展的压力,几乎每一个省都提出上马核电项目的强烈愿景。湖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核电站的相关研究与申请,湖北在1988年开始核电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他省市随后纷纷效仿。
“各省真正表达上马核电意图的始于2005年。”国家能源系统的内部人员向记者回忆说,在那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代表团都谈到了发展核电的迫切愿望,随后10年各省步入核电站的明争暗斗中。
据专家预计,2020-2030年中国核电规模大约会有1.5亿-2亿千瓦的装机容量,2030-2050年估计可能增加3亿千瓦,由此带动的投资值得期待。
上一篇:
“一五”至“十三五”中国能源战略的演变
下一篇:
从电力到氢气:欧洲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