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了两年之后,内陆核电重启的呼声再起。不过,向公众说明核电的安全性,以及为何要启动内陆核电,是核能界以及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
5月31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在湖南益阳发布《内陆核电厂环境影响的评估》课题研究成果,试图论证在中国内陆建设核电站是否会对环境和公众的健康造成影响。
事实上,业内人士指出,决定核电站是否适合建设,包括地质条件、水资源状况、环境承载能力和公众的接受程度等诸多因素。而目前,公众的接受度已经成为问题的关键。
业内呼声不断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爆发,使得前期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中国三大内陆核电(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泽、湖北大畈)建设戛然而止。
虽然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讨论并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使得中国核电重回正轨,不过会议也要求,“十二五”期间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因此,上述位于长江流域的三大内陆核电项目仍旧只能继续静静地等待。
上述项目被视作中国首批内陆核电项目,并已纳入了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这三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项目开工所需政府支持性文件已基本取齐;初步设计已完成,施工设计图纸储备量已满足开工需求;关键主设备已订货;现场“五通一平”、生产配套设施已基本施工完毕;三个项目的投资均已超过30亿元。
一面是核电建设停滞不前,一面是内陆地区资源禀赋差、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在经济持续增长,用电缺口不断拉大的形势下,湖南、江西、湖北对重启核电充满了渴望。重启内陆核电也成为2013年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在解释为何如今内陆迫切希望建设核电项目时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这与沿海核电站的发展轨迹有相似之处,“中国已经投运和批准建设的核电厂均位于沿海地区,这是因为沿海地区最早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轨道,而且常规能源资源严重短缺,电价高,核电在经济上具有竞争力。随着国家实施中西部崛起战略,湖北、湖南、江西等一批内陆省份GDP相继突破万亿元,也处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面对能源短缺、对电价承受能力以及环境挑战,这些内陆省份均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沿海地区一样,迫切需要建设核电站。”
此外,就核电的“经济账”而言,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全世界的核电成本都比煤电低,法国核电成本为当地煤电的2/3,美国现在核电成本平均为两美分/度,约合0.13元人民币/度。从目前广东、浙江、江苏三省的核电价格与当地煤电标杆上网电价的比较来看,核电同样具备成本优势。
赵成昆表示,这几年风能发展很快,但是能量密度很低。风电年利用小时平均才2000小时。光伏的问题也是这样,能量密度低。要依靠光伏、风电,很难。
“水能虽然很清洁,但由于地形和水资源限制,以中国技术可行的最多5亿千瓦,现在已经开发了2.2亿千瓦。再开发,也就是2点多亿千瓦。所以中国电力的出路,只能靠核能。其他的,比如页岩气,还是差很远。”赵成昆表示。
“如果中国核电能够保持稳定良性发展,未来应该可以贡献一次能源15%以上,假如中国的核电实现装机4亿千瓦的长期目标,就相当于取代近9亿多吨标煤。目前中国的煤炭消费总量是36亿吨,如果核电替代这其中的1/4,对解决环境污染、空气质量等问题意义重大。”赵成昆表示。
内陆核电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在中国内陆建设核电站,是否会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也是目前公众首先关注的议题之一。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8124亿立方米,是人均水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同时水资源还有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中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长江两岸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200毫米;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大多超过1400毫米;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广西、浙江等省区,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西北多干旱地区。 参照美国,中国内陆核电厂布局应该在长江流域以及其他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核电厂各种用水的要求,也不用担心“大旱之年会产生特大核电厂事故”。
就内陆核电的具体耗水情况,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例称,一个建设有4台AP1000机组的内陆核电厂,年取水量约为1.2亿~1.6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由于冷却塔蒸发、漂滴损失造成的耗水量在0.9亿~1.3亿立方米左右。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内陆核电站在污染排放,特别是水污染排放上也将执行比沿海核电站更高的排放标准。
赵成昆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陆核电与滨海核电的说法,其实是中国特有的说法,在国外,并没有这种严格的区分。
赵成昆说,中国目前规划的内陆核电项目都是三代核电,要比美国、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内陆核电技术更安全,更有保障,“内陆核电与沿海核电厂安全标准基本一致,在低放射性废液排放方面内陆更加严格,严格了10倍。”赵成昆表示,中国内陆核电厂水排放标准可以说是国际上最严格的。
可查资料显示,中国开始酝酿内陆核电建设时,关于制定相应的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的审管要求也提上议事日程。2011年2月,《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发布,其中包括对于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的审管要求。
这一审管要求被业内认为是非常严格的。对于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的排放,提出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相结合的要求,可以确保内陆核电厂下游1公里处的水体,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放射性指标要求。比如氚浓度小于100Bq/L,这是国际上最严格的饮用水氚浓度控制指标。
对于内陆核电的水文条件,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翁明辉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确定的30个优先候选内陆核电厂址中,有26个滨河厂址,4个滨水厂址,选择在长江、珠江和松花江流域。中国的内陆核电厂与美国和法国的内陆核电厂所在的受纳水体的平均流量和水弥散条件总体相当,甚至更优。
辐射问题也是民众关注的另一重点。翁明辉表示,“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我们坐一次飞机,在万米高空一个小时受到的辐射为5个微西弗,但是在核电厂旁边,假设在这里长期生产活动,他一年受到最大的辐射就是几个微西弗。”
环保成本基本无增加 建设更需公众参与
内陆核电站既然需要加强对水排放物的管理,必然要增加对废物处理(如废水)设施的投入,这部分投入会不会大幅增加内陆核电站的建设成本?专家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现在内陆核电站的环保处理设施主要集中在废水、废气和固废的处理上。她表示,即便和核安全防护措施的费用加起来,也最多不会超过核电站本身建设费用的50%。
翁明辉也表示,环境保护处理设施和核电站本身的建设费用相比,几乎是“九牛一毛”。“这部分投入基本没什么成本。”
此外,有专家也表示,内陆核电站的建设,需要更多的公众支持参与。“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在项目建设前就应该发布环评报告,这也是我们发布《内陆核电厂环境影响的评估》的原因之一。不仅如此,如果内陆核电站建成以后,也要定期向公众发布环评报告,并适当邀请一些环保组织对环评报告进行分析和监督。”赵成昆表示要树立科学理性的安全观,让信息公开,让公众知晓,增强发展内陆核电的信心。
上一篇:
全国首个工业领域核能供汽工程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正式开工
下一篇:
国家原子能机构官员:中国将继续发展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