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2-15 09:21:28 来源: 作者:未知
受资源、人才、核电制造水平、安全监管能力等因素制约,地方发展核电的梦想与现实间有一定距离。
目前,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的调整方案正在等待国务院最后审批。据笔者了解,未来10年核电装机容量是此次规划调整中争议的焦点。持有不同观点的各方手中都有一面反映自己内心活动的“镜子”:乐观的一方看到的是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项目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谨慎的一方则认为,核电发展需要重视人才短缺、燃料供应紧张等制约因素。
核电建设的高涨热情从东部一直蔓延到中西部地区,内地各省争相制订大规模核电计划,很多内陆省份规划了不只一处核电选址,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省规划了数个选址。不少省份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核电,希望将本省项目纳入规划,已经纳入规划的省份都要求提前开工。
截止到2010年8月底,我国已运营和核准的核电机组达4393万千瓦,超过国务院批准的2020年核电400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全国已完成核电厂址初步可行性研究,准备新上的核电项目总规模为2亿多千瓦。
除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外,新上核电项目带来的巨额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是地方争相上马核电的主要驱动因素。一个核电厂址的前期勘测维护费用,一般在几百万到几千万之间。核电建设在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建成后的核电站回报高且稳定,同时不受调峰限制,其利润率远高于整个电力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
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稳步推进比急速冒进更有利于我国核电事业的安全健康长远发展。一些地方认为核电项目只要具备选址条件说上就能上的想法,显然并不现实。如果单从经济效益和发展需求的角度来考虑核电发展,而对其可行性和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考虑不足,那么项目开工和运行后将会出现很多新问题,难以保证核电长期安全,对此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首先,资源的瓶颈可能成为限制中国核电装机容量继续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不是靠人们的热情能够解决的。过去几年,我国的铀矿生产是按照原规划的低限标准执行的,如果核电建设加快,铀矿生产也要随之加快。不过,中国的铀矿储量并不给力。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在已探明的铀矿储量只够2020年1/3的用量。中国铀矿储量基本满足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的需要。虽然中国目前的核电燃料可以自主供给,但是如果要实现超常规发展,将来难免需要依赖进口。
很多人用油气进口的惯性思维来推断中国可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核电项目对铀资源的需求。实际上,铀矿的贸易严格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进口铀矿需要涉及政治、军事等更加复杂的国际关系。有专家告诉笔者,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出口铀。在一些铀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西方公司往往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占据了高品质的铀矿。有消息显示,面对中国不断攀升的核电发展目标,国外燃料企业已经做好了大幅度提高燃料价格的准备。由此来看,中国核电发展只有保证了充足通畅的燃料供给,才能考虑进一步扩大装机。如果没有足够的铀矿资源,不管建多少核电站,最终都将面临停产的困境。
另外,从人才角度看,核电人才短缺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核电站投入运营后,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需要800~1000人的队伍,其中核相关专业需要约400人。之前有预测显示,按照目前核电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总共需要近5000名核专业技术人员。我国目前只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等4个高校设有核动力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未来核电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近几年,随着大批新建核电项目开工,高端人才不断稀释,新人成长缺乏足够的培训和积累。与此同时,一批有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陆续退休,我国核电行业普遍出现了人才资源短缺。
未来我国核电规模发展面临的挑战还体现在核电制造水平不高、安全监管能力薄弱和核燃料后处理能力不足等方面。总的来看,各地在核电项目的规划建设中要统筹考虑好核电发展与人才、燃料、制造等方面的关系,地方发展核电的梦想与现实间的距离还是越小越好。
上一篇: 全国首个工业领域核能供汽工程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正式开工
下一篇: 中国将在第三代核电领域与美国西屋公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