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5-28 09:16:38 来源: 作者:王冰凝
编者按:2012年,随着能源行业矛盾的集中爆发,能源体制改革如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等不约而同的发力,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尤其是6月1日起实施的居民阶梯电价更是将电改推出实质性的一步。本报将对能源价改做一系列策划报道,旨在揭开改革中的矛盾、无奈、利益冲突与最终的突破。
多年来,能源生产供应支撑着国民经济的高增长,与此同时,能源消耗却和GDP如影随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数年,但时至今日,GDP增长还是离不开高耗能和土地财政。但目前,GDP的走弱恰恰给中国能源体制和价格的改革提供了空间。
垄断还是绊脚石
近几年,我国能源供需频繁出现失衡现象,“电荒”、“煤荒”、“油荒”年年连续不断,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并发症,而在席卷全国的能源“荒”中,问题根源全部直指能源定价机制。
根据中央政策,逐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未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近年来,根据这个改革方向,我国推进了水、电、油、气等重要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国内能源价格改革2012年更是开始提速,但当前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改革首要突破的难点便是打破垄断。
“在国家电网(微博)垄断供电、电源建设;中石化、中石油(9.48,-0.03,-0.32%)分别垄断原油、成品油供应以及管道建设的背景下,当市场主体处于垄断状态,单纯放开能源价格难以实现市场化,只会让价格成为垄断集团的工具。”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指出。
长期以来,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中电投垄断了发电市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分管南北供电,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公司在油气领域也构成了市场垄断格局。
在韩晓平看来,价格改革的同时必须要破除垄断,引入民间资本、引入竞争机制,使得价格的市场化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主体中得到体现。
阶梯电价,折衷的选择
作为中国最基础的能源工业,电力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堪称能源行业最严峻的问题。煤电矛盾、电力亏损、电改停滞不前、电网垄断……这些问题在伤害着电力行业本身的同时,也在伤害着中国经济。
于是,国家发改委今年率先祭出了电价改革的大旗——阶梯电价,但是这并不能称为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踏步,只能说是电价改革的折衷,也体现了当前能源价格改革的一大难点,就是在市场化与保民生之间找到平衡点。
国家电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工商业电价长期大量补贴居民电价的情况下,高消费用户显然比低消费用户更多地享有了这些补贴,在短期内难以抹平所有交叉补贴的情况下,阶梯电价可以帮助低消费用户追回部分应得权益。
由于政策因素,我国电价欠账较多,根据电网公司测算,目前居民电价的实际成本与执行电价之间有将近0.4 元的价差。
电监会相关人士指出,总体看我国居民电价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处于上升通道之中,拉开阶梯电价的阶梯价差,不仅本身属于回归公平公正,也可为进一步的电价调整做出铺垫。
不过,价格改革无论以什么方式进行,核清能源企业的运行成本应该是第一步,也是理顺定价机制至关重要的一步。而我国能源企业垄断和政府定价造成的成本不透明和成本结构不完整正成为能源价格改革的主要障碍,也是公众难以理解“一改革就涨价”的根源。
而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专家韩孟看来,不管是折衷的改革还是修修补补的改革,最终目的不应是涨价,而应是抑制垄断,实现公平和市场化。所以在改革的同时,一方面应当引入民营资本参与竞争,另一方面应当将垄断企业的利润公开化,为实现最终的价格改革创造竞争的市场主体。
阻力
智能电网,让垄断更彻底
在国家电网的蓝图中,未来投资上万亿的智能电网将解决电荒问题和可再生能源接入问题,但智能电网可能给国家电网带来的绝对垄断地位同样不容小觑。
5月24日,据国家电网公司相关人士在科博会“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透露,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国家在电网智能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预计会达到2860亿元。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累计安排287项试点项目,其中建成投产的项目达到243项,投资约750亿元。与此同时,有消息称,如此庞大的成本所打造出的绝对垄断的智能电网是否足以保障我国电力安全?
智能电网的建造充满争议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过于庞大,造成了电网绝对垄断以及是否足够安全。迄今为止,只有中国在建造特高压项目。
2002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形成了电网垄断,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已控制了近100%的国内输配电市场。其中国家电网负责了中国约80%的电力供应,南方电网则负责6个省份约20%的电力供应。
按照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厂网分开后,将进一步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但目前看来,智能电网只是在进一步增强国家电网一家独大的局势。
与此同时,国家电网还凭借其市场垄断地位持续并购行业内相关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中国两大电力设备上市公司平高和许继集团已经相继被注入中国国家电网旗下的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装备),而中电装备则通过并购以及大举投资,不断扩大其行业地位。
业内不断诟病国家电网垄断,呼吁其改革,国家电网也在2月份宣布将对旗下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中电装备进行重组整合。目前有消息称,国家电网改革已经进入高层讨论阶段。
“其内部怎么改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输配分开,以及按照电力体制改革最初的设计,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社科院宏观所一专家指出。
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则认为,发展智能电网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口,但是它不能代表一切,电网也需要一些分布式的能源,这是一个补充。
模式
被排挤的魏桥电价
“魏桥电价”被曝比国家电网要低三分之一,在“阶梯电价”推进得如火如荼之时,狠狠地刺激了一下公众的眼球。
“魏桥自备电厂其实就是一种分布式能源,国内有很多,但绕过国家电网对外售电的很少,不能称为模式,但值得推广的是这种分布式能源的自备电厂可以作为电网的辅助,同时有助打破电企目前的绝对垄断。”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指出。
比国家电网便宜1/3
山东首富张士平掌舵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自建发电厂,不但为集团旗下企业供电,同时也通过自建电网向其它企业供电,供电价格比国家电网低三分之一,为此国家电网山东电力公司和魏桥集团还发生过“武斗”。
魏桥创业集团电力系统创建于1998年,13年来一直与山东电网解列运行,成为全省闻名的“网中网”。系统现有燃煤热电联产发电装机规模超过200万千瓦,比7年前翻了两番。现在魏桥独立电力系统的供电规模在山东已排位第三或第四。除供应工业生产用电外,此系统还向魏桥镇及周边城乡居民约13万人口供应商业及生活用电。
据悉,目前按该系统度电供电成本不超过0.4元,虽因煤炭价格连年上涨,供电成本比7年前升高一毛多钱,但与山东电网工业用电价格接近1元/度相比,工业、商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的成本都低一半以上。很强的价格竞争力使得魏桥独立电力系统的组建、成长和逐渐发展“红火”。
根据魏桥集团上千亿元的产业规模,该集团每年自备电厂给企业节省的成本堪以亿元计。
“其实魏桥自备电厂就是热电联产,就是分布式能源。”韩晓平说。
低价背后的秘密
在国内,并不是所有的自备电厂都可以像魏桥自备电厂这样发展得风生水起。
据悉,魏桥电厂相较于一般电力企业,没有承担政府性基金和附加费、不承担节能减排责任、不负担电价交叉补贴、供电可靠性投入低等。与此同时,较低的人力成本也是魏桥电厂价格比当地电网低的原因之一。
一电网人士则告诉记者,光是电力交叉补贴一项就是很高的,这主要因为我国电力分配不均匀,用电大省和发电大省在空间上是错位的。东部沿海、京津等用电地区电力需求缺口大,而西部地区电力资源丰富,所以要西电东送,中间产生了高昂的输电成本。因此魏桥这样的自办电厂无法被广泛推广。
“政府性基金、电价交叉补贴、节能减排费用这些都是加到了终端电价里面的,这些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也是必须的,但魏桥电价不包含这些,自然要低,自然也难以推广。”韩晓平认为。
“热电联产”的机会
不过国内一般的自备电厂并未能具备魏桥电厂的优势,因为国家政策对热电联产的发电厂和一般的自备电厂是有所不同的。
2010年,发改委、电监会、能源局曾联合发出通知强调,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应交纳国家规定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但目前在各地执行过程中,发改委对于“热电联产”这类资源综合利用电站是可以免收费的,这也是魏桥电厂节约成本的重点所在。
一直以来,“热电联产”电厂因为政策优惠,受到地方政府和垄断集团的排斥。
近日,有消息称,由国家能源局委托有关部门起草的《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分布式发电并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望于近期完成初稿的修改,并上报国家能源局发布。这意味着分布式发电并网羁绊可望获得政策解锁。
据悉,两办法明确鼓励各类法人以及个人投资分布式发电,提出要按单位电量补贴分布式发电,并就目前困扰分布式发电的并网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尽管两办法出台后在并网落实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电网这一垄断企业的阻扰,但分布式发电和并网政策的出台,无疑给魏桥电厂这类企业从法律意义上破冰电网企业的垄断带来实质的政策利好。
链接
电改10年路
■ 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印发[2002]5号文,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中国电力体制将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
■ 2002年12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电力新组建公司成立大会,11家电力公司正式宣布成立。
■ 2003年3月20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正式挂牌,开始履行电力监管职能。柴松岳出任电监会主席。
■ 2003年7月9日,国务院电价改革方案出台。方案明确电价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内容。
■ 2005年4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公布煤电价格联动实施方案。自5月1日起,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2分钱。
■ 2006年1月17日,国家电监会向华能大连电厂颁发全国第一张发电类电力业务许可证。随后,向国家电网公司颁发首张输电类电力业务许可证。电力业务市场准入许可工作全面启动。
■ 2006年12月27日,2007年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在我国延续了50多年的由政府直接组织召开的全国煤炭订货会结束。
下一篇: 深水高压输气管线用上国产直缝焊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