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上一张 下一张
  • 1
  • 2
  • 3
  • 4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油气化工 > 石油石油

不必看重石油净进口量国际排名

近日,国际媒体基于2012年12月的数据统计,报道称中国海外原油和油品净进口量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家。对此,国内媒体评论认为,单月数据并不反映全局,中国的石油进口总量超过美国的结论为时尚早。
媒体着力点的不同体现了对国际能源情势和能源外交走向上的某种联想。其实,我国能源外交选择不应过于重视净进口量的国际排名变化。
首先,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石油净进口量的上升,体现的是该国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对全球经济的正面贡献。
石油是全球贸易中大宗商品之一。观察它的跨国流通,若局限在以国家为统计单位的净进口或净出口量变化上,则不智。中国是全球加工贸易主体之一,若没有足够的能源消费,加工品出口能力就会受到负面影响。中国的出口能力是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加工机械和技术、半成品、加工品的基础。总之,在国际话语中,并不存在中国因为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而“理亏”的逻辑。针对国外媒体的种种议论,我们要做到自我超脱。
其次,全球石油流通的机理没有发生变化。石油、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的跨国流通过程中,左右其流通方向的是资本,而不是一个国家的外交偏好。不论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在地缘政治层面的偏好如何变化,其政府和政治家都要为其国内的资本利润最大化追求而服务。同时,在资本全球化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足够的能力左右资本“无国界”的逐利本质。
我们要观察和应对的是国际贸易油价的定价机制变化。目前还看不出进入流通环节的原油或油品存在针对不同进口方而差别定价的现象。倘若有力量要硬性干预对华出口,它就必须向出口方做出相应的经济补偿。而这种补偿,将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制约,毕竟,一个政府手中的财政资源,首先是它自己纳税人的钱,若被用来支付它国因蓄意减少出口而蒙受的经济损失,则不符合国内政治逻辑,至少不能长久。
再次,稳定中国石油进口的途径在贸易环节,而不是生产环节。中国油气公司“走出去”扩大了全球产能,为全球能源供应的稳定做出了贡献。但是,如何在石油贸易环节(包括从向其它国家出口中获利)稳定中国的进口来源,才是“走出去”所必须把握的着力点。
再者,中东和非洲的油气还会源源不断地流出,中国不必顾虑那里的“战略真空”。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与全球经济和人民为敌,没有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会轻易去犯这个忌。
美国及其他北约成员国确实在讨论美国从中东石油进口下降的情形下,美军在中东存在的调整。但是,调整不是放弃。中东在全球能源供应格局中的重要性不会下降。所以,在那里建立了军事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也容不得他国去取代。我国的外交政策必须打破去中东填补“战略真空”的迷思。同时要抗拒国际间鼓动中国去那里“发挥影响”的诱惑,先观察几年是上策。
最后,如何实现美洲所产油气成为中国进口来源,是我国能源外交和能源政策的真正挑战。美国出现了油气生产的大幅增长,但是,它对非盟国、非自由贸易成员国依然保持出口审查(实际上是禁售)的政策框架。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廉数倍的天然气,降低了美国加工业的成本,提高了其加工业的全球竞争力。我国应该解放思想,并加大加快外资在中国参与能源市场运营的步伐力度。在电力领域,保留电网的建设和运营由全资中资控股、运营,发电环节扩大外资参与,既不会负面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管控,又能使发电原料(煤炭、天然气)进口地缘政治风险外在化。原油进口和加工环节也是同理。政府在其中的首要任务是掌控质量管理。
这样做与前文所提到的能源“走出去”加大贸易环节影响力的主张并不矛盾。需要拿捏的是外资在整个国家能源供应中的度。从地缘政治风险管控的角度看,我国能源供应在所有环节都由中资全额掌控,才是最高程度的风险。原因是:若中国企业受到制裁,制裁方的自身利益毫发无损。
综合起来看,石油净进口量的全球排名不应成为改变中国能源外交政策的诱因。做好国内经济建设,做到有经济实力从国外购买能源,从加强中外能源贸易市场的相互依存程度入手,我们才能够驾驭好全球能源贸易中的地缘政治变化。

上一篇: 中国石油首个!正式建成!

下一篇: 天然气涨声再起 中石油利润或增百亿元

协会简介 | 网站简介 | 相关法律 | 组织机构 |
Copyright © 2010-2017 宁夏能源协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68号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号楼407室 邮政编码:750011 电话:0951-6971422 传真:0951-6971421
宁ICP备110002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