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2-09 09:51:28 来源: 作者:未知
去年10月至今年春天,我国南方的武汉、重庆等部分城市发生过严重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这一场席卷全国的 “气荒”,使人们心有余悸。这两天,又一轮寒潮席卷全国各地,天然气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那么,今年冬季会否重演 “气荒”?
西气东输管道满负荷运转
“气荒”是否会再次上演,首先得看看天然气的供应和需求。
在供给方面,今年天然气的供气量有所增加。普光气田的建成投产和LNG增加进口,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然气供应的缺口。西气东输二线今年的供气计划为60亿立方米,由于技术、地质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亚管道年输气能力目前已提高至90亿立方米。此外,为防止 “气荒”的再度出现,一直以来,国家在储气站建设、天然气开采和进口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天然气的需求情况又如何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处在一个旺盛时期。同时, “十一五”节能减排的压力和煤炭价格的高涨,使得一些原先使用煤炭的企业转而使用天然气,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天然气需求量的增加。同时,工业用气规模扩大,特别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生产企业纷纷上马,以及一些城市的燃气企业对新用户盲目过度开发,都导致了需求量的增加。
目前,我国天然气的最大供应气源——西气东输管道已是满负荷运转。业内人士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冬季会比夏季的用气量多出3倍以上,如果在夏季供应量就已达到平衡而且管道也满负荷运转的话,在冬季需求大幅度增加的时候,供需矛盾就会突显。专业人士分析,我国天然气产量今年预计为890亿立方米,而需求已增至1000亿立方米以上,供需缺口110亿立方米左右。
也就是说,尽管天然气供应量有所增加,但由于增加幅度有限,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供需紧张的矛盾依然存在。中石油规划总院管道所副所长杨建红在日前召开的2010中国石油市场年会上表示,由于地下储气库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调峰需要,中部和西南地区的气荒至少在两年内仍难以避免。
价格调整还没有到位
一些专家认为,供需只是一种表现形式,造成供气量不足的根本,是目前天然气的定价和供气企业实际运营成本有距离。
不妨来算一笔账,西气东输二线的主气源来自中亚的土库曼斯坦,从中亚管道到达霍尔果斯的入境价为2.2元-2.6元/立方米;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到珠三角的运费大约为1.5元/立方米,因此终端用户的消费价格应该在4元/立方米左右,但当地每立方米的天然气销售价格仅2.5元左右。西气东输二线的天然气入境价加上管输费,中国石油实际上是在承担着亏损压力实现供气。在已经亏损的情况下,中国石油公司即使想大幅增加天然气的供应,也 “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由于高含硫等原因,川气东送天然气成本也远高于国内其他陆上天然气的成本。
专家指出,如果价格能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提高天然气供气商的积极性,但提高价格也要考虑用户的接受程度。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调整国内陆上天然气价格,一方面想增加供气商的供气量,另一方面为了通过价格信号,提前对用户结构做出调整,以便缓解今冬明春的供气紧张。 5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调整全国陆上天然气价格,平均提高幅度0.23元/立方米。7月又发文对天然气价格调整进行了补充,并巧妙调整了川气东送的天然气价格。价格政策出台以来,陆上天然气企业积极推动价格到位,相关燃气不约而同 “搭车”提高销售价格。这个时机适当提高陆上天然气价格,对优化天然气需求结构、预防今冬明春发生严重的“气荒”,将产生积极作用。
但是,价格的调整还没到位。虽历经多次改革,但目前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仍然比较混乱:不同气源的价格不一样、同一气源的不同用户价格不一样;同国内其他能源价格相比,天然气价格偏低;同国外天然气价格相比,国内天然气价格也偏低。
如何改革天然气价格形式机制?相对某些 “富气国”来讲,我们国家可以说是 “贫气国”,不仅资源量少,而且因为含硫气田较多,开发成本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家提出了建议,我们应多渠道地引进进口气。为了更多地引进外来天然气,进口气的价格就应该适度调高到一个合理水平,打破目前进口气价“倒挂”局面,激发供气商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有必要将国产气和进口气与替代能源价格 “挂钩”的方式相区别:国产气价格应更多与煤炭价格 “挂钩”,进口气价格可更多和原油或汽柴油等燃料用油价格 “挂钩”。
政府企业还需联手给力
如何缓解 “气荒”压力?有报道称,鉴于目前天然气的紧缺情况,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中石油,将于近期开始动用储气库进行气量调剂。尽管如此,天然气的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并不是单单依靠生产商提高供给就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必须在天然气生产商和政府的共同联手作用下,才能使 “气荒”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首先,推动储气库的建设。欧美等国家应对 “气荒”最主要的措施是建设地下储气库。美国目前地下储气库有近400座,工作气量约11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16%左右。面对国内快速的增长需求,我国目前已经开始了天然气的战略储备。据了解,中石油等上游供气企业都制定了一些应急规划,下游各燃气企业也开始着手建设能满足一座城市几天用气量的小型液化天然气储备站等。在日前举行的亚洲液化天然气论坛上,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就表示,未来几年内,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建成自己的天然气储气库。
其次,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步伐。煤层气是一种高效、洁净的能源,主要成分为甲烷,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而且燃烧后很洁净,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是比较好的工业、化工、发电和居民生活燃料。全国煤层气开发利用 “十二五”规划已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通过CNG、 LNG等多种形式,煤层气将参与到今年冬天的供气当中去。
“开源”还需 “节流”。去年我国发生 “气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天然气用户的过度开发。仔细分析,去年“气荒”主要发生在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的供气范围内,而中国石化、中联煤的供气范围没有发生 “气荒”,这主要得益于可中断用户。中国石化的天然气用户中很大一部分是炼厂,这些炼厂到了冬季之后逐渐减少天然气消耗,改用其他燃料,夏季到来的时候逐步增加天然气供应,按照季节的变化适时调整用气量,这样就能够增加天然气的供应弹性。专家建议,天然气供气商应当大力发展可中断用户和可调节用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冬季 “气荒”再度发生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加快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步伐。由于天然气管道输送的自然垄断性,就形成了管道输送和下游开发主体同一的问题。扩大进入能源行业的渠道,打破垄断也是防止 “气荒”的手段之一。
上一篇: 中国石油首个!正式建成!
下一篇: 国内油价离市场化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