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贸易好比是约会,而天然气贸易则如同是结婚。“一纸婚书签下来可能会20年不变,因此各方都会比较谨慎。”安迅思息旺能源研究与策略中心总监李莉,在评说中俄之间油气合作时这样说道。
这一慎重的抉择持续了10年之多。资料显示,中俄原油管道谈判前后经历了14年,直到2011年管道才正式投入运行。中俄天然气谈判已经超过这一跨度,却迟迟不见预期效果。不过,最近有专家预测,中俄双方互补性越来越强,双方合作将在2014年落地,僵持不下的价格谈判“将会出现令人满意的结果”。
价格最快上半年敲定
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俄油气合作出现了转机。
2013年6月,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签署俄向中国增供原油长期贸易合同,根据增供合同,未来中国石油进口俄罗斯原油量将达到4610万吨/年。这份增供合同是中国对外原油贸易中最大单笔合同。
时隔4个月,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2013年10月22日宣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基本商定对华供气的定价公式,双方或在年底签署供气合同。这一步一旦达成,俄方将在2018年至2020年间就能开始沿东线管道对华输气,最大供应量达每年380亿立方米,并可继续增加到600亿立方米。这一数字基本上等于中国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3。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俄油气合作已经有了明显进展,天然气出口中国将是既定事实,关键是价格。目前双方正处于讨价还价的过程。
事实上,中俄之间在这个问题上的合作比较艰难。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坦言,“从1997年开始到现在,16年过去了,双方仍在谈价格,而且还在原地踏步。”
不过,16年来,全球能源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业内普遍认为2014年将会是一锤定音之年。林伯强告诉记者,中俄天然气合作价格目前已经接近双方心理价位,“比较乐观的看法认为,今年上半年中俄天然气价格即将定音。”林伯强持保守态度,“下半年应该能够落槌。”
未来定价由买方掌控
虽然是主力买家,但是中国乃至亚洲一直没有定价权。
“目前,中国作为买方市场在价格制定上还缺少话语权。”林伯强表示,“目前作为供需双方仍是供方说了算。”
“在亚洲天然气市场缺少基准价格,因此买卖双方很难达成共识,目前来看一年可能还来不及建立基准价格,可能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李莉表示。
虽然这一时间表尚难确定,但李莉认为,随着全球能源供应格局的转变,中国即将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加,天然气方面,中国也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一起,是全球天然气市场上的核心力量之一,也一直在尝试如何形成代表买家声音的亚洲定价中心。
而如今能源资源供求双方即将进入剩女待嫁阶段。陈卫东曾这样形容道,当资源还处于抢手的时候,算得上嫁得出去的女儿,但是如果一段时间后新的能源出现,那原有的优势资源可能即将变成剩女。
陈卫东话锋一转,“2013年,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已然发生了微妙转换,由过去的中国主动向俄罗斯示好,转变为俄罗斯主动向中国寻求合作。”
促进双方达成一致的因素有多方面。马思明分析称,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的能源形势已经发生转变,能源的价格已经有小幅的调整,美国的页岩气资源成功商业化并开始出口液化天然气,对全球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对中国来说,不仅增加了能源的进口渠道,同时增加了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机会,与能源生产国进行能源价格谈判时,也增加了更多的筹码。
上一篇:
我国首座海上储气库正式采气 今冬将为京津冀供气
下一篇: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三成 能源局发力非常规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