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上一张 下一张
  • 1
  • 2
  • 3
  • 4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油气化工 > 天然气天然气

中俄天然气谈判卡壳

北非局势不明、国际油价高位振荡,日本核危机导致的“弃核”潮,使得俄方在天然气谈判中开出高价,令中方无法接受

6 月16日下午,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中俄两国元首联合记者会即将召开。提前到场的各国记者,急切地在项目清单中翻找查看,希望能够找到“天然气”三个字。

令人失望的是,在一长串的协议列表中,惟独少了油气合作项目。

“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将被推迟,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协议文件还没敲定。”随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正式对外确认了这一消息,宣告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再陷僵局。

最后一步

6月15日至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此间,两国发表了《中俄元首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的联合声明》,提出要构建战略性、长期性能源伙伴关系,规划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

为筹备两国元首会晤,双方就有关具体问题的谈判早已展开。6月初,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领衔,中方与俄能源谈判代表举行第七次会晤,双方签署了《关于2009年6月24日〈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下称《议定书》)。

《议定书》的签订,被业界评价为给胡锦涛访俄打好“前站”。中俄两国皆向外界释放出强烈信号,即在两国元首会晤间,很可能将就总量6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贸易价格达成协定,两国官方均表现出乐观态度。

如果达成协议,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贸易协定。供气协议长达30年,按市价计算供给合同的金额或将高达1万亿美元。这样一个重量级大单,如果能够在两国元首会晤间达成,将是两国合作的一个很好“献礼”。

但事情的发展出乎外界预料。6月16日,中国石油 (601857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下称“俄气”)首席执行官米勒经过了四个昼夜的谈判,依然未就最后的供气协议达成一致。 “供气所有的技术性问题、细节性问题都已经解决掉了,只剩下气价这最后一步,双方的分歧比以前小了但是依然存在。这最后的一步,是整个谈判中最难的一步。”中石油内部接近谈判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据了解,目前双方对每千立方米天然气的出价差距已经缩小到了50美元之内。俄气希望参照对欧洲出口天然气的价格即大约300美元每千立方米;而中方代表提出,能够给出的最高价不能超过250美元每千立方米。

目前来看,这个差距依然非常巨大。考虑到总供气量的庞大,在这个基数上每一美元的差距背后就是6800万美元,更何况是50美元的差距。这对双方而言,都是不可能轻易做出的让步。

“相比之前100美元的差距,50美元已经缩小很多,但很显然离最后达成协议的差距还很大。俄方向来是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这个差距俄方不大可能会做出让步。”中国国际问题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双方底牌

中俄天然气贸易协定起于2006年。当年3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访华时,俄气与中石油签订了《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会谈纪要》,约定俄罗斯将从2011年开始每年向中国供气680亿立方米。

按照规划,中俄将修建东、西两条天然气管道,西线起自西西伯利亚,通过中俄西部边境线进入中国新疆,年供气量约300亿立方米;东线起自科维克金,从中国东北入境,年供气量约380亿立方米。

对于这样两条能源大动脉,中俄双方均乐见其成。“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中国是能源需求大国。两国关系友好,且互为近邻,发展天然气管道贸易有着天然优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季志业评价说。

五年来,中俄天然气谈判磕磕碰碰,在艰难曲折中一步步迈向终点。在历次谈判中,价格问题都是难点,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一直留到了最后,也成了阻碍双方达成最后协议的“拦路虎”。

前述中石油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俄罗斯方面的要价始终太高,并且在谈判中经常出尔反尔。如果按照对欧洲出口价对中国出口,中方肯定接受不了,“买过来的气还没送到用户手中我们就在亏损,这样的高价气我们不敢买”。

该人士解释说,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入中国后还需要经过长途输送,从西北、东北输往东部、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管输成本很高。加上国内的气价并没有跟国际接轨,国内市场的承受力有限,目前进口中亚气一立方亏损就接近1元。

但是,俄方似乎并不愿意接受中方的理由。“相比以往的谈判,俄方的态度变得更加强硬,丝毫不肯做出让步。近一段时期以来,北非局势动荡、国际油价高位振荡,俄方觉得谈判的底气更足了。” 前述中石油内部人士称。

谈判天平

按照两国约定,俄罗斯总理普京将于今年秋季访华,在此期间双方很可能就供气协议进行进一步的谈判。

“俄方如果咬住不放,价格差距就难得抹平,短期内达成协议的希望不大。由于日本核危机事件,国际社会出现弃核风潮,欧洲多国宣布关闭核电站,这可能会导致全球市场对天然气需求的增加。俄方很可能是因为这个,态度有所强硬。”王海运分析道。

王海运认为,俄方的做法很可能是误判形势,浪费了本次达成协议的绝好机会。“对中国来讲,俄罗斯的气源并不是惟一,中国还有中亚天然气、海外LNG作为替代,再加上近些年国内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发展迅速,形势会变得对中国有利。”

6月16日,哈萨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气部发表声明,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达成共识,将中亚管道输气能力增加250亿立方米;到2013年,中亚天然气管道年输送能力将达650亿立方米。

在中俄天然气谈判的关键时刻,中哈发布如此声明,其意不言自明。中亚管道2009年已经开通,目前年输气量为100亿立方米左右。如果该管道继续增加供应能力至650亿立方米,中国对引进俄方气源的急迫性将明显减轻。

而反观俄方,其对中国能源市场的战略需求正在逐步加大。“俄罗斯需要摆脱对欧洲出口市场的依赖,寻求多元化的能源出口路径;并且,其国内推行的经济现代化改革、远东大开发战略的执行,都需要能源出口来提供资金保障。”季志业认为。

季志业进一步指出,俄方一味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并不符合当今国际市场的贸易规则,这也是为什么中俄能源谈判如此艰难的原因所在。“俄方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中国不必急于求成”。

据国际能源署估计,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在2010年与德国相当,到2035年将增长到超过整个欧盟的水平。对于这样一个大市场,俄罗斯显然无法放弃。 “中国需要有耐心,不能急。未来市场发展会对中国越来越有利,谈判天平将最终向中方倾斜。” 季志业称。

上一篇: 我国首座海上储气库正式采气 今冬将为京津冀供气

下一篇: 国电平庄煤业40亿方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建

协会简介 | 网站简介 | 相关法律 | 组织机构 |
Copyright © 2010-2017 宁夏能源协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68号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号楼407室 邮政编码:750011 电话:0951-6971422 传真:0951-6971421
宁ICP备110002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