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6-02 09:29:56 来源: 作者:李跃群
俄罗斯副总理谢钦:中俄能源供应已达成广泛一致
中俄旷日持久的天然气谈判转机已现。
新华社6月1日报道称,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5月31日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时说,5月31日与俄罗斯副总理谢钦举行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七次会晤时,“双方就有关天然气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力争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普京则强调,希望中俄双方在6月中旬胡锦涛访俄期间,就中俄天然气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
王岐山会见普京的同一天,谢钦对外吹风说,他同王岐山已就中俄能源供应达成广泛一致,中俄将签署年输气总量达680亿立方米、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应合同。其中西线天然气每年供气300亿立方米,东线每年供气380亿立方米。
通宵达旦的能源谈判
吹风的不只是谢钦。5月31日下午,中俄能源谈判副代表、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七次会晤媒体吹风会上说,刚刚在普京见证下,王岐山与谢钦签署了《关于2009年6月24日〈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此外,中国和俄罗斯将在石油、天然气、煤炭、核电、水电和生物质能等多领域开展合作,“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如此的进展,这在全球能源双边合作中堪称罕见。”
“我们已要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和中石油结束会谈,在6月10日前准备好需要签署的一系列合同。”谢钦5月31日说。
中俄天然气管道谈判可谓旷日持久。早在2006年,中俄便已第一次签署协议称,将把输气管道铺到中国。不过由于没能就价格问题谈拢,这一计划一直是一纸空谈。当时谈的是每年输气800亿立方米,2011年开始输送,而今年已经是2011年了,每年输气量也已降到了680亿立方米。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在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七次会晤前,中俄另一能源项目——今年1月1日启动的中俄输油管道因运费问题发生纠纷。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中俄关税不同为由,少付了应付的石油款项,导致其每月损失金额略超过2000万美元。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一度扬言在一家伦敦法院起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上述纠纷令中俄天然气谈判增加变数。不过,谢钦5月3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一分歧已经解决了。
据中广网报道,为了此次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七次会晤,国家能源局派出先遣工作组先期到莫斯科。先遣工作组由中国政府官员、大型企业高管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分成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能效和可再生能源五个工作小组,分别与俄罗斯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会谈”,双方工作组成员通宵达旦地工作。
纠结的价格问题
不过,谈判还是留下了尾巴。谢钦5月31日说,双方尚未就天然气价格达成最终协议。
新华社的报道显示,早在去年3月份,时任国家能源局长的张国宝便曾表示过,中国已与俄罗斯就未来从俄进口天然气达成定价方法。该定价方法是将天然气价格与油价相关联。
张国宝当时说,价格公式是谈判中最难谈的部分。照理说价格公式确定后,整个协议所剩的障碍就不多了。然而此后又拖了将近一年。有业内人士称,主要是公式的“参数”问题。
路透社去年11月称,有中国官员透露,俄罗斯希望天然气价格在每1000立方米300美元左右,即欧洲的价格。而中国希望是200美元左右。
“这一价格是不合理,西伯利亚离中国距离较欧洲更近,在运输距离不等的情况下却要求相同的价格,无疑对中国是不公平的。”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说。
与俄罗斯就天然气问题屡次发生“斗气”、“断气”风波的乌克兰也持相同的观点。去年11月乌克兰总理Mykola Azarov称,“考虑到乌克兰那么接近俄罗斯,天然气价格应该大约在每千立方米210-220美元。”
长约模式已松动
俄罗斯此前一直坚持其向欧洲送气的定价模式,采用长约,将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相挂钩,每个季度确定一个天然气价格。
不过随着美国大力开发页岩气,供给增加,天然气价格走低,这种长约模式正在松动。现在欧洲正要求俄罗斯和卡塔尔修改已有40年之久的天然气长约模式。欧洲国家认为,现货市场更能反映天然气的供需关系。而目前改价格大致比长约低30%~40%。今年2月份,德国曾经短暂要求牛气冲天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打折售气”。
页岩气的出现,美国自给率的提升,欧洲的强硬,使得俄罗斯急需找到中国这一全新的市场,以避免对欧洲的过度依赖。路透社称,俄罗斯今年的天然气出口将超过1500亿立方米。
实际上,中国也不并不单单指望俄罗斯的天然气。《中国石油报》报道,今年前4个月,中国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进口天然气44亿立方米,占同期天然气进口总量的一半左右。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始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从阿拉山口进入中国。管道全长约1万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
“随着中亚天然气管道的修建,俄罗斯担忧中俄天然气管道开发成本高昂,和中亚天然气相比竞争力下降。”周修杰称,这将为中国争取有利的谈判地位。
此外,中国与缅甸也在建设油气管道。
在技术领域,中国也正在寻求突破页岩气的开采瓶颈,以仿效美国,尽量“自给自足”。
下一篇: 最大焦炉煤气制合成天然气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