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午10点,一场以“研究部署加强光伏规模管理,加快(光伏)平价上网、加速补贴下降相关政策措施及下步具体工作安排”为主题的会议,就在国家发改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了。
虽然这场消息早就不胫而走的会议,仿佛“善解人意”地避开了展会,却还是不经意间袒露了会议召集者“只争朝夕”的迫切。
6月1日,几乎与此前传闻以及业界料想的如出一辙,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了如下大事:其一,对包括户用光伏在内的分布式光伏进行规模管理,2018年的上限为10GW;其二,标杆上网电价,分布式全额上网、余电上网补贴统一下降0.05元/度;其三,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视光伏发电规模优化情况,再行研究启动领跑者基地建设。
随后,即便是已经对“坏消息”消化了多日的光伏业界也呈现一片哗然,总结各方观点,补贴下调0.05元/度还是小事儿,但不安排普通光伏电站指标,加之分布式规模限制在10GW内,可相当于扼住了产业的咽喉。其中,最严峻的评论诸如“此举令今年国内光伏市场断崖式缩减将近50%,将严重扰乱光伏市场估值模型,光伏产品将滞销,行业将迎来停产、破产、下岗潮等等。”看来,光伏圈人已经开始担心,“兄弟们明年能否还在上海相见?”
作为非行业专家,即便各方言论令人颇感惶恐,笔者也并无资格对其品头论足。但从《通知》表述来看,首先,国家坚定支持以光伏为主力的可再生能源的态度没有变,也不会变;其二,2018年还未过半,领跑者基地建设,也包括普通光伏电站指标只是暂未安排,此时就将其排除市场之外,得出国内光伏市场将缩减近50%的结论是否不太科学?
而即便《通知》下发的似乎不够“柔和”,一些细则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为光伏市场投资收益率计算带来变量,但业界应该看到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光伏投资收益率都会考虑补贴拖欠,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光伏投资计入IRR的补贴拖欠期已从普遍的12个月或18个月,扩大到了甚至48个月。
究其原因,国家给予光伏产业的补贴,都来自于全国人民贡献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而随着中国光伏市场的高速发展(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已连续五年保持全球第一),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达到了1000亿元。而这导致的后果,不仅仅是补贴拖欠时间越来越长,甚至,业界传闻目前我国有100GW光伏电站可能存在全生命周期(一般为25年)都拿不到可再生能源补贴的风险。
此外,中国光伏市场的高速发展背后的另一隐患是制造业利润的大幅下滑。笔者了解的情况是,以组件环节为例,在行业最好的时候,其毛利率可以达到10%,而如今,普遍毛利率已不足5%,“目前,恐怕相当一部分的厂家生产组件的利润已经为负。”一位光伏企业高层向笔者表示。
总而言之,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是残酷却又现实的问题,而即便光伏圈人最不爱听的,就是“有人妄言光伏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但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光伏产能约为150GW,而2017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为98GW,也就是说,我国光伏业客观存在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
而即便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利于产业发展,但业界也应看到,从制造业折旧一般为十年至十五年来看,我国光伏产业中很大一部分的产能,都存在升级、换代甚至是被淘汰的必要。
正如一些光伏企业高层向笔者表达的那样,“无论如何,施政者的初衷无疑是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他们希望刺破光伏小的泡沫,从而避免大泡沫破裂时带来更深层次的震荡。长痛不如短痛。”
而着眼于平价上网压力,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叠加导致的制造端利润低下,新政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又何尝不是光伏龙头们将迎来的又一桩美事呢?
要知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光伏排名前十的企业,其产能约占全国的45%,享有着国内60%市场,待新政发挥效力,龙头企业们的市占率也必将进一步高歌猛进。与此同时,“短痛期”的到来,对龙头企业们加强研发投入,加速实现普遍平价上网,布局围绕光伏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以及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甚至是实施业内的合纵连横,都不失为一次良机!
上一篇:
全国首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在山东并网发电
下一篇:
农村成了家庭光伏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