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上一张 下一张
  • 1
  • 2
  • 3
  • 4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新能源 > 太阳能太阳能

光伏发电十二五装机目标增至21GW 是初版4倍多

本报获悉,“十二五”期间光伏发电的装机目标确定为21GW。

这个出人意料的数字,让目前陷入困境的诸多国内光伏企业感到惊喜。最早,决策层曾考虑将这一目标定为5GW;此后一度上调至10GW;在今年5月8日的一场讨论中,再度上调至15GW;前不久,数字定格在21GW,是最早版本的4倍多。

一位国家能源局官员6月28日对本报表示,作为《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指标,21GW不会再有变化了,规划也即将印发。

尽管比业内预测的指标已经高出不少,但这位国家能源局官员仍然觉得“这个目标还是定得有点低”。在他看来,如果一个省一年上0.1GW到0.2GW,全国一年增加的可能就是3GW到6GW。“这样看,21GW也不是很大。”而国家发改委相关官员则表示,“到2015年年底,中国的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会超过3000万千瓦。”这两位官员都希望,通过对光伏产业的不断鼓励,可以最终带动中国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变革。

保守?

“21GW还是保守。因为国内的光伏产品成本下降的步伐非常快。现在卖到国外的大概是在7美分/瓦,再过两三年成本肯定会降至四五美分每瓦,甚至更低。”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说。

中能硅业是保利协鑫旗下主要生产多晶硅的子公司。而保利协鑫则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和硅片生产商。该公司的多晶硅和硅片定价向来具有标杆作用。

今年一季度,保利协鑫对外宣布,该公司希望在今年二季度末将多晶硅的生产成本降至每公斤18.5美元以下,目标硅片加工成本在每瓦0.13美元以下。

吕锦标表示,随着生产成本的逐渐下降,光伏发电正在逐步走向平价。

据透露,五年中新增的21GW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主要集中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金太阳示范工程”两个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1年年底,在全国3.6GW的光伏发电总装机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只有0.2GW左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日前曾在一公开场合称,“到2015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仅分布式一项就将超过10GW。”

国家能源局的官员表示,鼓励发展分布式电站,可以避免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扩容之后,可能会出现的并网难问题。

从地域上看,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的部分省市,而这一地区也是中国光伏制造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相比之下,发展集中式发电的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尽管光伏电站遍地开花,但是真正并网交易的项目并不多。

国家能源局官员说,“规划要鼓励的是大城市用户,多鼓励一些与用户相结合的项目,希望允许一些用户自发自用,多余的甚至也可以进行一些交易。分布式光伏电站这两年这个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而目前在东部的一些地方,实际上最终用户端的电价已经接近1块钱一度。就价格上来说,已经快达到一个临界点了。”

信号

乍看起来,政府此次如此鲜明的鼓励态度,与此前的相关调控政策有些“相悖”。自2009年以来,多晶硅被国务院划为“两高一资”行业,此后部分光伏产品的出口,也因“光伏产品大量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紧缺能源”受到限制,而国家发改委也收紧了对新上光伏项目的审批。

吕锦标说,中国一直是光伏的生产大国,却不是应用大国。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在光伏应用领域还差得很远。此次主管部门调整规划目标,主要考虑是希望刺激国内光伏应用领域的发展。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国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国。在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爆炸式的发展。据称,在当时一些企业一天纯利润就可以达到60万。如果按照一个规模为25MW的企业,用国产的设备大约需要投资6000万来计算,只需要100天就可以收回成本。

不过,光伏行业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遭遇寒冬。赛迪智库光伏产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当时全国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停产,30%大幅减产;多家多晶硅企业减产、停产或破产。这一情况一直蔓延至今。而整个国际市场也一片惨淡。

今年一季度,国内多数光伏企业均继续亏损。其中,光伏巨头赛维LDK亏损达到1.85亿美元;无锡尚德亏损1.33亿美元;晶科能源亏损5700万美元。

多位光伏企业高层曾告诉本报,光伏行业正陷入比2008年还严峻的形势。行业的调整需要三四年时间。英利集团总经理王向东告诉本报,光伏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拼刺刀的阶段。

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幅上调光伏发电装机目标,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孟宪淦看来,“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他认为是大部分制造企业的呼吁,促使政府提高了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尤其是包括多晶硅企业在内的制造行业,眼下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希望能够提高国内的市场消化能力。”

根据工信部下属的光伏产业联盟统计,2011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2.7GW,同比增长超过400%,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市场。去年7月24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并实施了针对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进一步加速了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市场普遍预计,2012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5GW至7GW。

孟宪淦分析说,“这两年加起来已经差不多有8GW了,如果按照21GW算的话,今后三年每年差不多还有5GW的增长空间。从这个角度上说,21GW的目标又是完全合理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大力鼓励光伏产业的同时,光伏发电的成本正在不断下降。这让国家财政扩大对光伏发电的补贴范围变得可行,也让进一步扩大国内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成为可能。据了解,最初决策层之所以将“十二五”光伏发电目标定为5GW,是因为当时光伏发电的成本过高,每瓦的成本将近30元,折算成电价每度达到了10元以上,财政根本补贴不起。

但此前不久,国内光伏成本的报价已经出现了低于每瓦4块钱低位,而在2011年年底国内企业的报价还在10元左右。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称,“这样的降价速度都让人想象不到”。该官员认为,正是由于光伏产业最近几年不断地重复投资和建设,最终给消费端带来了好处。他说,“产能扩张,企业要赚钱,就必须要技术进步。没有技术进步,不会带来价格的下降。”这是国家发改委不断鼓励光伏产业的初衷。

孟宪淦说,“中国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是市场的不断扩大引起的。产能的扩张加上成本价格的下降,这两大原因促使光伏的发展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一个例子是,2012年财政部原本补贴的金太阳工程规模只有1GW,结果在5月中旬,财政部公布最终纳入国家财政补贴的金太阳工程规模达到了1.709GW,而2011年规模只有0.6GW。孟宪淦预计,加上此前公布的纳入财政补贴的2012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2GW,以及其他的一些大规模基础光电设施,2012年光伏发电的规模可能已经达到了5GW。

即使如此,与中国庞大的光伏组件产量相比,发电装机规模也仍显很小。工信部下属的光伏产业联盟对自己的160多家企业进行了产能统计,已经达到了35GW。孟宪淦据此估计说,中国目前光伏电池的产能大约是40GW,比全世界的总装机还多。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到全球的80%,可是光伏装机量只占到全球的8%。

尴尬

另一个更为尴尬的局面是,与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相比,实际能够获得电网公司收购上网交易的光伏电量更少。

一个未经官方证实的数据是,2011年全年得以上网交易的光伏电量是9.14亿千瓦时,但全国总的发电量是4.72万亿千瓦时,光伏发电只占不到万分之二。而具体大型光伏电站,列入国家财政补贴目录的是147万千瓦,但实际上完工只有60.8万千瓦,只有41%完成了上网。

孟宪淦说,“十二五”中国做21GW没问题,甚至做30GW也没问题。但是做了之后,电网怎么消纳?这个解决不了,21GW的装机指标就没有意义。我们搞光伏发电,最终的目的是要用得上,不是建起来摆在那儿。

自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电网企业应当与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并网协议,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并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上网服务。”

孟宪淦说,《可再生能源法》的上述规定,其实对电网是具有强制收购效力的。但问题是,电网现在根本不愿意收购光伏发电和风电,谁来执行?谁来监督?上网问题不是发改委和能源局能做主的。

国家能源局的官员称,其实光伏发电量对电网来说,一年也就是两三百亿度的电量,与全国上网的总电量相比,微乎其微。但电网就是不太愿意上。对于光伏发电上网,我们还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取得大的突破。

看起来似乎无法绕过的上网困局,促成了中国“十二五”光伏发电装机发展的巨大转向,在将装机规模提高至21GW的同时,重点鼓励的方向成了分布式光伏电站。

对于一心想大力推动光伏产业的政府部门来说,这一转向略显无奈。相关官员说,“现在电网还是存在很大的垄断性。目前的情况下,电力体制的改变可能需要很长的一个时间。所以,我们鼓励分布式光伏电站。”

国家能源局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寄予了厚望。有关官员说,“我们希望这个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分布式的是开放的,自由的。最终目标是,现在建立起来的一个个社区将来都可以连成一片,这样下来就完全是一个系统了。”

但是,要想将一个个分布式的光伏发电站连成一个开放的系统,最终仍然离不开电网——这个原本应该公用的网络。

上一篇: 全国首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在山东并网发电

下一篇: 自给式太阳能发电或将进入家庭

协会简介 | 网站简介 | 相关法律 | 组织机构 |
Copyright © 2010-2017 宁夏能源协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68号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号楼407室 邮政编码:750011 电话:0951-6971422 传真:0951-6971421
宁ICP备110002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