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已成为各国汽车工业积极探索的焦点。当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尤其对于中国来说,政策的导向性十分明确。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9月13日,《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财建〔2013〕551号)提出,在2013年~2015年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应用。11月26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案进行了审核评估,确认28个城市或区域为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或区域名单的公布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开始由“示范应用”向“推广应用”正式过渡。在政策的强力推动和使用环境改善的背景下,2014年将迎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元年。
从世界各国新能源的发展路径上推导,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借鉴先进经验,以财税金融激励手段加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通过多种手段鼓励支持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类型。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采购,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给予关税优惠,降低其生产成本;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对购买者按其所购车辆的等效节能指标给予一定的购置税减让。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励、提倡逐步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融资实体为平台,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债券发行为手段的开发性金融信贷政策体系,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来源。
不过,我们要知道,政策的作用是引导市场及相关资源的整合,补贴起到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引导方面,从根本上说,新能源汽车如果要取得大面积的普及,靠的肯定是市场而不是补贴。结合此次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2013-2015年的期限,也意味着这很可能是“十二五”最后一轮补贴,将有助于调动汽车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和技术的积极性,促进行业的理性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机制”启动,回归市场驱动信号明显。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最终还是要靠市场,要注重市场驱动和遵循基本规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产业不能只是着眼于满足市场需求,还要创造和引导市场需求。我国要在政府的引导、推动和组织下,建立完善机制激活市场驱动力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联盟,形成必要的合力,联合进行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攻关和产业化,尽可能使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少走弯路,力争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尽可能短的时间,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系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上一篇:
报告: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整体体验已全面领先
下一篇:
新能源汽车政策给力 锂电行业“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