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能源环境研究中心、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共同主办的第11届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该峰会连续11年举办,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环境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之一。本届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能源行业节能和能效提升,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话题深入交流,贡献了不少有价值的思路及观点。现摘登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王思强在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以飨读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对做好新时代能源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较少的能源投入和资源环境成本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能源行业既是能源生产者也是能源消费者,其能耗占我国全社会能耗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节能对我国特别是能源行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特别是要进一步抓好能源行业节能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节能工作成就斐然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能源和节能工作,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和节能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电源结构持续向结构优化、资源节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水火互济,风、光、核、气、生物质并举的电源结构,多项指标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节能工作经历了从节能降本、节能增效到节能减排,再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初期,节能主要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视,通过节能减排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成为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节能成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能源行业节能政策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速能效提升,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节能取得显著成效,能源开发、生产、加工、转化、储存和输配效率稳步提高。据初步统计,2012年至2017年,煤炭、电力、石化三个领域累计实现节能量约2.8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4亿吨,为我国节能工作、推进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前,我国节能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我国能源行业节能和提高能效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多管齐下完善政策,规范强化节能管理;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速能效提升;加强技术创新和节能改造,促进企业节能增效。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能效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是日本的4.4倍、德国的3.7倍、美国的2.4倍。这一巨大的差距固然有发展阶段以及GDP可比性等因素的影响,但毫无疑问,我国仍要长期坚持节能优先方针,大幅提高能效,能源行业尤其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力度。
在持续节能挖潜后,能源行业节能投入的边际效益也在持续下降,节能工作已进入深水区,面临很多新挑战:
一是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影响先进产能发挥效率;二是分领域节能空间收窄,综合节能技术推广困难;三是行业节能监管有待加强,企业节能管理有待提高;四是亟待建立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和节能技术供需平台;五是全球减碳压力加大,海外能效市场“蓝海”亟待开发。
以节能提效为引领,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面对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及绿色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必须把节能与提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节能提效为引领,推动能源行业发展质量、效率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一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能源行业节能提效。能源行业应以提高发展质量、提升整体效率和增加企业综合效益为目标,进一步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是最清洁、最经济、最低碳能源的理念,研究制定能源行业节能发展战略,完善政策体制机制,把节能和能效提升纳入能源发展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我国能源行业由注重保障能力提升向兼顾能源系统效率、效益转变。健全能源生产消费预测预警机制,提高预测预警的及时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国内、国际能源绿色节能技术发展和长期战略研究,向节能和能效要动力,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二是进一步推广跨领域节能技术,促进能源系统节能。创新能源行业节能管理体制,推动能源各领域生产、加工、转化、储存、输配环节的融合,鼓励推广能源综合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抓紧研究制定电厂、炼厂中低温余热资源回收用于北方地区冬季取暖或工业园区的支持性政策。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能源企业,推广煤油共炼等跨领域节能先进技术,发展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智能热网、智能油气管网,开展电力、热力、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储电、蓄热、蓄冷、储氢相结合的多能互补项目示范,研究区块链技术用于分布式能源定价和交易的可能性,通过部署研发一系列先进技术,帮助企业持续提高发展效率和效益。
三是进一步强化节能监管,提升节能管理水平。统筹能源行业节能提效工作,加强能源行业节能和能效管理,提高能源行业节能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研究制定与节能“双控”目标相匹配的能源行业节能监管政策。制定能源行业的能效对标行动计划,制订修订一批符合能源行业节能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对标达标活动来推动能源企业绿色转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在节能监督管理和能效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作用。
四是进一步加强能源科技和节能技术推广平台建设,促进供需对接。研究构建市场为导向的能源行业绿色科技创新体系,打通先进绿色技术创新、研发、示范、推广和应用环节。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节能技术采购方与技术供应商、服务商开展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打通电子商务平台与国家信用体系的对接,推动节能技术和产品交易便利化、规范化。组织行业制定能源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并定期对目录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五是进一步强化能源国际合作,推动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工程“走出去”。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展智能电网、智能热网、分布式能源系统、电力需求侧响应等前沿能源科技研发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推进“一带一路”重点国家能源合作,鼓励高效清洁燃煤发电、低损耗智能电网、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先进技术装备输出到发展中国家,推动与周边国家跨境电力通道节能升级改造,为全球节能低碳和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新时代要求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能源行业节能工作面临新情况、迎来新机遇。做好节能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共同行动。
上一篇:
科技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下一篇:
国家实行铅蓄电池回收目标责任制 燃料电池或迎抄底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