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时,在与现场的企业家代表对话交流中,清晰地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向污染宣战的坚定决心与结构调整的新思路。
李克强在接受沙特石油公司总裁法利赫提问时说,中国向污染宣战,就是要用决战决胜的信心、措施来治理污染。对中国来说,治理污染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大气和土壤污染,它直接关系到人们每天的生活和健康,也关系到食品安全。所以中国政府必须负起责任。
总理的这番话,体现了中国政府在治理污染方面的决心,并且表明中国政府已经清醒的认识到污染的严重性和治污的艰巨性。
众所周知,中国污染治理的艰难体现在,既要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实现现代化,又要避免破坏环境,这是一条"边发展、边保护"的道路,艰巨程度可想而知。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和企业都集中思想发展经济,把环境保护放在了第二位,但现在大家都意识到,要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虽然意识统一了,但总理还是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说明治理污染的艰巨。并强调:"治理这些领域的污染并不是一天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仅要进行社会动员,而且要完善治理污染的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让违法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同时还要激励企业通过创新等多方面措施来实现节能环保。"
采访过程中,记者获悉,中国治理污染的法规体系正逐步形成,目前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30多项法律法规,涉及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促进、水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森林、水土保持等国民经济所有的领域。
权威专家认为,法律法规是政府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和重要保障。但只有通过市场的手段来激励企业的创新保护环境,才是长期有效的办法。企业间通过产能置换或碳交易等方式,把创新能力和减排能力变成现实的资本,在企业间流动,进行有效配置,让落后产业看到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新的市场,迎来巨变。进而将淘汰落后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特别是从淘汰落后中挖掘新产业,或将带来巨大的财富,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同时,对于地区间的生态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中国将建立起有效的、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让生态良好但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从良好生态环境中得到补偿,作为落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本,从而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保持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
对话最后李克强总理总结并呼吁,希望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能够积极参与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这是中国未来一个巨大的市场!
上一篇:
科技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下一篇:
温室气体增速达三十年最高 减排已成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