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1-10 09:44:45 来源: 作者:未知
中国经济正逐步企稳向好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工业节能取得积极进展,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和产能过快释放势头初步得到遏制。时值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即将收官,在离最后期限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中国能否能够顺利实现目标,兑现承诺?未来更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能否得到贯彻?
2006年初,中国政府制定的节能减排的目标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2010年末实现单位GDP能耗比2005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自那时起,节能减排成为公众熟知的词汇。减排工作涉及重工业建设和民众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
在北京市,“一元钱换购一个节能灯”的活动让很多市民主动更换了家里的白炽灯。市民王砚说:“你看这就是我们家的节能灯,是当时小区发的,到现在也用了快一年了。但是还特别好用,很亮。”
和传统的白炽灯相比,节能灯节电60%至80%,使用寿命长4到6倍,但价格较高,每个节能灯要二、三十元人民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国和出口国,节能灯在中国的推广并不理想,很多普通人对这个高价望而却步。北京市民从2008年开始享受到政府补贴,可以用一元钱换购节能灯。
事实上,在过去的五年中,人们可以随处发现中国为构建一个低碳社会所做的努力。在中国,许多地方的电视台都在生活类节目里提醒人们,使用价格相对高昂的节能灯从长远来看更加划算;一些手机运营商会免费给使用者发送短信,普及空调节能常识;在刚闭幕的上海世博会上,几乎所有的场馆都会展示低碳元素。中国政府也希望前来参观的人能够学习并接受低碳发展理念。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北京和天津已经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副处长贾建庭介绍说:“我们主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节能手段上,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全民参与转变,我们要加快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贾建庭说,在过去的几年里,对北京市节能减排贡献最大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北京市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了由制造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主动淘汰、退出了100多家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结构调整因素对北京市的节能降耗贡献率超过了80%。
限制高耗能产业和项目过快发展是很多地方政府采取的主要减排措施。按照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由去年同期的22.6%回落到14.3%,截止9月底,各地已基本完成今年落后产能关停任务。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先生说:“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和产能过快释放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5%,扭转了一季度不降反升局面。从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看,三季度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更为明显。随着节能减排力度加大,两高行业产能过快释放势头明显放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朱文晖认为,努力兑现减排承诺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决心和负责任的态度。但除此之外,中国还需要探讨一种长效的机制。他说:“怎么把一种短期的绩效考核,冲刺式的绩效考核变成一种长期的机制,怎么样在不断的波动当中把长效机制建立起来?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节能减排是中国的大方向,对它的执行力度一定是和我们转变方式紧密结合起来的,就是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一定要上去。比如说节能环保的第一产业,新一代的互联网技术,这些都要上去,这样中国经济才能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就是中国正大力发展的领域。最近两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保持了高速增长,但一些隐忧也日益引起关注,包括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为此,中国今年加大了对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深圳、上海等5个城市开始进行试点,鼓励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政府为此提供5万元人民币左右的补贴;去年,全国13个城市的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此类汽车示范,共推广了近5000辆汽车,今年这样的试点城市试点扩大到了20个。
朱宏任称,国家多个部委已经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论证,并基本形成了共识。他说:“基本共识也就是基本思路是以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加快汽车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
朱宏任认为,中国经济从回升向好向稳定发展的态势会延续到明年,但期间由于内外诸多因素影响,会出现一些波动。这些影响因素包括能源、原材料以及企业用工、用地等成本呈上升态势,企业盈利能力在减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企业长期订单数量减少,而发达国家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等问题也导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中国节能减排的力度不会因此减弱,对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和行业,中国仍将说不。
上一篇: 科技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下一篇: CO2有望成为“十二五”节能减排硬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