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之下,环保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业内专家认为,面对行业的迅速扩张,创新发展是技术和产业竞争的基础,只有不断鼓励企业加快应用新成果,探索新模式,才能为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之下,‘十三五’环保产业开局良好。”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在日前举行的“2017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披露,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测算,2016年环保产业收入约1150亿元,其中环境服务业收入约610亿元,占全行业收入的53%。此外,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环保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整体高质稳定增长,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增速在机械制造行业名列前茅。
众所周知,环保产业是政策导向性产业。近年来,伴随号称“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向纵深,以及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监管执法等整体推进,一系列政策让环保产业如沐春风。面对更严格的节能环保标准,群雄逐鹿的巨大市场,谁才会成为真正的赢家?创新发展,正在成为业内高频词。
“创新发展是技术和产业竞争的基础,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邹首民说,从国际看,当前人才、知识、技术和资本等创新要素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创新非常活跃,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催生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从国内看,迫切需要依靠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当前我国区域性、布局性、环境性结构风险仍然突出,守住环境安全的底线尤为重要。弥补环保短板,环保产业的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
以大气污染治理为例,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说,当前我国VOC排放量大,来源复杂,是目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现在的治理技术参差不齐,尚未形成具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低质低价竞争问题突出,VOC监测能力不足,在线监测设备等无法满足监管要求,这对于环保产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环保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我们需要把大气污染治理的要求有效转化为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实现产业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双丰收。”刘炳江说。
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关越用12个字描述了当下环保政策带来的机遇:市场大、热点多、要求高、国际化。“以前说环保就是大气治理,水治理和土壤治理,现在也是这3方面,但是细分了很多。”关越说,过去说水污染治理通常指的是治理城市污水,现在涵盖了农村分散式污水、黑臭水体、流域治理、地下水治理等等;以前环保业中的咨询、设计、施工、运营,都是分阶段完成,一家公司承接其中一段。将来一定会是某区域的综合性治理。
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王小军说,作为一家专事垃圾焚烧发电的企业,被“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2500亿元投资所鼓舞,“我们既销售垃圾焚烧炉设备,同时也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蛋糕越做越大,机会越来越多”。但王小军也有担忧的地方,一个是竞争将更加激烈,多数项目标准从国标提升至欧标,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另一个是技术人才与运营管理人才的紧缺。在他看来,未来制胜的关键还是要在科技创新上下苦功夫,把自己的核心优势、核心技术牢牢地把握住。
对于如何抓住机遇推进环保产业再上新台阶,邹首民提出首先要积极运用成果坚持集成创新,要融合材料、信息、自动控制和互联网等方面新技术成果,统筹污染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过程。其次要鼓励环保企业加快探索环保产业模式创新,围绕当前环境治理中的现实需求,加快发展高水平的环境咨询服务和综合服务。
针对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邹首民建议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结合国家未来一个时期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交流转移中心等,开展污染控制技术开发、示范、工程化应用和推广。特别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保产业创新领域,加快推动企业融资,通过市场化途径推动环保技术创新。
上一篇: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进行时
下一篇:
环保部原则通过《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