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上一张 下一张
  • 1
  • 2
  • 3
  • 4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金融 > 财经要闻财经要闻

用“生态能源”塑造世界的中国情怀

编者按:过去十几年中,世界能源市场正悄然发生变化,我国能源需求增量占世界能源需求总增量已达50%。世界能源需求格局向新兴经济体和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在世界能源研究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放眼全球,随着世界能源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都提出了促进能源转型的具体要求。而立足脚下,在推动能源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让我国的能源发展更好地适应世界潮流,甚至推动世界能源发展?怎样通过构建更合理的能源对外合作机制,更好地提升全球社会发展?
 
3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布《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4~2015)》(本文简称《展望》),讨论了未来我国能源发展对世界能源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以及在新形势下进行国际能源合作的希望。本版撷取其中亮点,以飨读者。
 
1.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总体趋缓,油价短期难回100美元/桶
 
从中长期看,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相对平稳。《展望》认为,2025~2030年,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和政策引导,全球能源需求年均增长率将由目前的2%降低至1%。欧洲、北美、日本和韩国的能源需求趋于稳定或下降,今后几年新增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地区)、非洲、西亚和拉美地区。到2030年,印度、东南亚和西亚将成为全球能源需求的新引擎。
 
对于2014年下半年的油价暴跌,《展望》认为本轮国际油价大幅下滑的主因在于供过于求,新增供应(200万桶)主要来自美国、利比亚及伊拉克,而新增需求疲软。
 
本轮国际油价大幅波动不仅是国际石油供需总量失衡的反映,而且是全球石油需求转型、东移、供应多元和多中心化,美国致密油产量大幅提升的直接结果,预示着国际油气新格局和游戏新规则的开始。
 
《展望》预计,今后几年内由于供需结构的变迁,国际油价难回100美元/桶以上,从而冲击着此前关于国际油价在100美元/桶以上高位震荡的判断和各国制定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影响2015年及以后各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因素。
 
受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影响,全球各地区天然气价格也随之下跌。2014年全球油气勘探与生产开支规模预计为6795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5.8%。但是受2014年下半年油价下跌等因素的影响,2015年的勘探与生产开支下降至6194亿美元,下降8.8%。北美地区下降14.1%,至1683亿美元,北美以外地区下降6.7%,至4510亿美元。
 
2.我国能源供需增长依然强劲,煤炭产业高峰后经历阵痛
 
2020年前我国能源供需增长依然强劲,2020年后增长缓慢。《展望》预计,2014年我国能源需求和供应比上年增长2.92%和2.59%,为27.14亿吨油当量和24.30亿吨油当量。2015年,在天然气需求增长、核电项目相继投产和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带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将达到28亿吨油当量,而能源供应为24.97亿吨油当量。
 
“十三五”时期受系列新政推动,能源需求年均增速为3.79%,到2020年时能源需求达到33.73亿吨油当量,能源供应达到28.55亿吨油当量;但2020~2030年,能源供需年均增长速度下降1%左右,进入缓慢增长期。
 
2014年,我国煤炭需求增长0.4%,达到24.85亿吨标准煤;国内煤炭供应增长0.37%,达到25.8亿吨标准煤。《展望》预计,“十三五”期间煤炭需求增速较2014年和2015年有所回升,会在2020年进入煤炭供需的高峰平台,达到27.50亿吨标准煤,此后煤炭需求和供应年均增长可能为负数,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稳步下降。到2020年,我国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可能由目前的65.69%下降到60%以下,2030年下降到50%左右。
 
《展望》团队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小杰在发布会上表示,在能源结构中下降到50%的门槛以下,体现减煤占比的标志性效果。这对于我国煤炭产业来说是自我革命性的阵痛,但却是能源转型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注:1吨油当量约为1.426吨标准煤)
 
3.我国石油需求增速平稳,天然气需求呈两位数增长
 
2014年,我国石油需求为5.08亿吨,石油供应为2.1亿吨;2015年,石油需求达到5.17亿吨,石油供应维持在2.1亿吨。
 
徐小杰表示,未来得益于电动车、天然气汽车、生物燃料等石油替代和节油措施的推进,燃油和化石能源存在2亿~3亿吨的替代空间,不过这仍需要通过加大市场技术政策的研究力度和政策之间的融合来实现。
 
《展望》预测,“十三五”期间石油需求年均增速为1.67%,2020年达到5.62亿吨;石油供应预计年均增长1.12%,2020年为2.22亿吨;2030年石油需求和供应分别为6.36亿吨和2.5亿吨。
 
相较于石油需求的“稳增长”,天然气需求将呈两位数增长。《展望》预测,2015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受到国内天然气产量和进口量双推动,有可能达到2304亿立方米,而国内产量增长18.32%,达到1550亿立方米。“十三五”期间,天然气需求年均增速将为11.21%,2020年天然气需求为3918亿立方米,而国内天然气产量为2450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将逐步发挥作用。
 
2020~2030年天然气需求增速下降到5%左右,2030年天然气需求为5934亿立方米;2020~2030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下降到4.21%,203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预计为3700亿立方米。
 
徐小杰认为,未来政策的重点将从目前强调的“油气并举”进一步向“稳油增气”的方向发展,加大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气价改革和市场化力度,提升我国的天然气利用程度。
 
4.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超越石油,我国碳排放目标可提前实现
 
2014年11月在北京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我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这对节能减排提出新的挑战。《展望》认为,我国可再生能源需求占比2020年后可超越石油,承诺的碳排放目标能提前实现。
 
非化石能源的发展是结构优化的重要体现。近年我国可再生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非水现代可再生能源增长明显。201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达15.66%,达到2.67亿吨油当量。
 
《展望》预计,2015年可再生能源需求缓增至2.79亿吨油当量,2020年进一步提升到3.97亿吨油当量,在能源需求结构占比达11.78%;2025年和2030年继续提高到4.48亿吨油当量和5.30亿吨油当量。如果考虑地热取暖和生物燃料,2014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2%,2020年为16.3%,与石油需求占比比肩,之后将超越石油占比,2030年在能源结构中占比近21%。
 
《展望》认为,在“生态能源新战略”情景下,我国承诺的碳排放目标可提前实现。2015年我国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近80亿吨,2020年达到91.74亿吨。之后随着能源需求增长放缓,特别是在煤炭需求增长走向峰值后,碳排放的缓增趋势更明显,到2025年碳排放总量可控制在95亿吨以内,2030年前形成峰值,提前兑现中国的对外减排承诺。
 
徐小杰表示,这一展望与我国的政策因素密不可分,包括2013年下半年后国家公布的一系列强制政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源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方案》《火力发电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等)。这些措施将带来系列技术进步、体制改革压力和能源效率的提升,推动2020年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趋缓。
 
5.能源结构优化快于IEA展望,我国对全球能源发展影响力增大
 
国际能源署(IEA)是发布世界能源展望影响力最大的机构之一。与IEA的能源展望相比,《展望》的预测出现了我国能源需求趋势相同但水平略低;碳排放趋势大体一致,但2020年前增速较快、之后较慢;能源结构优化中,我国煤炭占比更低,天然气占比略高等不同。徐小杰表示,这是由于两个机构对于我国在2013年下半年以来出台的新政策理解不同导致。
 
《展望》中,煤炭、石油、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明显低于IEA的展望水平,而天然气明显高于IEA的展望数据。《展望》预测,2020年我国煤炭的消费比例将下降到58.40%,2030年煤炭占比可以进一步下降到50.40%,大幅低于IEA预测的62.44%和52.59%;2020年天然气的消费比例将上升到10.50%,2030年天然气占比可以进一步上升到14.20%,明显高于IEA预测的6.26%和8.78%;2020年石油的消费比例为16.7%,2030年占比为16.9%,略低于IEA的预测数据。
 
从全球来看,《展望》与IEA的展望相似,2030年前全球中长期能源增长趋缓,2030年左右结构优化和转型明显,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合计比重会从2012年的40%提高到2030年的46%。
 
徐小杰认为,经合组织国家能源需求增长今后会趋于稳定甚至下降,能源需求与增长脱钩,能源转型加速;而在非经合组织国家,能源需求与增长的关系是刚性的。但主要经济体特别是我国,在2020年前后产业能耗占比会持续下降,能效提升技术进步明显,这将对世界能源转型产生较大影响。
 
6.树立新型能源安全观,协同发展保障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问题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所有非化石能源的供应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国内外的资源保障和供应保障,而且涉及国内外的市场状况和供需趋势。
 
《展望》指出,这些问题需要在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框架下通过国内外协同发展来解决。新的能源安全观需要建立以能源行业自身的良性循环为基础,各能源生产、运输和消费部门协同发展,推动能源与环境、社会和公众目标的区域协调、国内协调与国际协调,引领本国或本经济体融入中长期综合协调发展的全球能源转型新体系。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IEEJ)为保障东盟能源安全协调发展,曾为东盟研发建立能源安全指数系统,从多角度约束该地区能源发展的可持续性。《展望》也首次构建了一套评估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础模型,将多方面的因素数量化和指标化,通过专家打分和客观数据评估两种方式进行评价。
 
该指标体系包括9个方面的17个因素,分别是能源行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能源市场的可持续性、能源效率、能源自给率、对外依存度的变化、能源运输的保证程度、能源进口通道安全、战略储备天数和增长趋势、与出口国长期合作的稳定性、输出国的供应能力和稳定性、双(多)边合作框架保证程度、价格变化、动用外汇占外汇存底的比例、与他国能源战略与政策的结合、关键运输通道和过境通道的安全、生态环境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展望》中的评估体系预测,我国目前的能源安全指数为83.05%。
 
7.构建“能源金砖”,推进未来多边能源合作
 
在2014年7月的第六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普京再次提出了成立金砖国家能源合作机制的倡议,并进一步细化了合作机制内容,包括成立金砖国家能源政策研究所和燃料储备库,并组建能源领域的专家培训中心等。
 
《展望》对类似于金砖能源联盟的国际多边能源合作持积极态度。徐小杰表示,这种多边能源合作的目的就是与其他国家在能源需求、效率、技术进步等领域进行多元开放、综合合作,从而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开放、包容和可持续的全球能源治理的基本框架。
 
《展望》提出,我国须以更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从地区层面到全球层面的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展望》提出了多个不同区域的能源合作机制,包括亚欧能源合作带,即中国-俄罗斯-中亚能源合作带、中国与波斯湾国家能源合作带;东盟10+1和10+3能源合作机制,利用中国-东盟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逐步形成和提升规则性合作机制;将非洲东部地区油气开发与运输、波斯湾-阿拉伯海石油贸易与南亚和东南亚能源开发相结合,建立北印度洋能源合作带;跨区域能源合作与治理机制,涉及中国与南非、土耳其、巴西、阿根廷等其他新兴经济体跨区域性的能源合作与对话;北-南太平洋能源合作空间,重点考虑北太平洋液化天然气区域贸易与投资合作,同时考虑南太平洋能源合作;中欧在新能源、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同时在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国家推进基建合作等。
 
8.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生态能源新战略”实现能源情怀
 
2013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主要经济体都加快能源行业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调整。如美国奥巴马政府去年5月发布了《全面能源战略:通往经济可持续增长之路》战略报告,涵盖化石燃料、核能、风电、太阳能等能源的全面发展;欧盟去年1月提出《2020~2030年气候和能源政策框架》,规定2030年碳排放量要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40%、能效提升25%等。
 
201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就国内能源和环境问题也出台了系列的能源发展规划和约束性政策。如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等30余项能源政策。
 
根据这些政策走向,《展望》特别开发了“生态能源新战略”情景。该情景认为,能源发展目标包含但不限于经济增长的需求;能源发展不仅是组织规模开发,增加能源供应,创造就业和利税,而且是不断走向清洁、多元、灵活和高效开发利用的能源服务;能源发展是国家根本利益和公众利益的提升,必须体现于多产业、多部门和地区间的协同创新与发展,必须突出产业、国家和公众利益的统一,必须强化国内外的开放、包容和协调发展。
 
国家发改委煤炭信息研究院院长黄盛初表示,生态能源新战略情景的着力点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走出一条适应全球趋势和中国国情的多能并存、高效利用,不断走向低碳清洁和生态友好的能源发展道路。
 
徐小杰认为,在生态能源新战略情景下,能源发展需要跳出以往的计划经济理念,将能源打造为市场终端的民生产品,才能达到让能源“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 央企今年投资重点明确 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

下一篇: 发改委:适当放宽审核拉动重点投资和消费

协会简介 | 网站简介 | 相关法律 | 组织机构 |
Copyright © 2010-2017 宁夏能源协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68号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号楼407室 邮政编码:750011 电话:0951-6971422 传真:0951-6971421
宁ICP备110002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