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1-17 10:40:30 来源: 作者:曹怡婷
以G20框架为基础 将消费国和中转国也纳入 如何与欧佩克协调利益是难点
温家宝昨日在阿联酋受到该国副总统兼总理穆罕默德的欢迎
“为了稳定石油、天然气市场,可考虑在G20的框架下,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一个包括能源供应国、消费国、中转国在内的全球能源市场治理机制。”
在海湾地区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开幕式上,就能源安全罕见地提出了一个颇具创新意义的倡导,首次提出除能源供应国外,将消费国、中转国一并纳入能源市场治理机制中。
“现在国际能源市场基本上都是卖方市场,消费国时时对能源供应安全提心吊胆,而产油国则担心市场份额的安全。如果供求双方能通过G20的框架,进行坦诚的对话,会使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表示,但他同时提出,“G20国家中生产国少而消费国多。如果要在这一框架内实现对话,就牵扯到这些国家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国家的对话能否真正展开的问题。”
根据欧佩克秘书处昨天公布的数据,欧佩克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上周达到每桶112.61美元,创下2011年7月最后一周以来的新高,为连续第四周爬升。
促供求双方对话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受到国际货币体系、过度投机、垄断经营、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大宗能源产品价格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实体经济的供求关系,其暴涨暴跌,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非正常波动。这种不合理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能源的安全运输、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符合新兴经济体、发达国家和能源输出国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消除经济危机的隐患和影响。
在他的设计中,新的机制要通过协商对话,制定公正、合理、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构建能源市场的预测预警、价格协调、金融监督、安全应急等多边协调机制,使全球能源市场更加安全、稳定、可持续。
殷罡认为,温家宝的倡议在理论上符合中国的外交政策,如能切实拓展,对产油国、消费国双方来说都是有利可图的。“除了能源供应国以外,将消费国、中转国同时纳入全球能源市场治理机制中,从原则上来讲这符合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强调对话的立场。过去40年的时间里,石油供应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利益是对立的,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对话。温家宝的这番提议,目的是为了维持世界能源供应的稳定,为了避免能源冲突,是一件好事。” 殷罡告诉记者。
推行有难度
针对纳入G20框架的必要性,殷罡认为,“如果说要给石油输出国组织找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伙伴,那么G20是值得考虑的选择。欧佩克整体上缺乏沟通,而G20则有可能组织起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机制。”
然而,想要扭转国际能源市场既有的“潜规则”并非易事。对于该项倡导的可能性,殷罡提出了一些疑问。“G20国家中生产国少而消费国多。如果要在这一框架内实现对话,就牵扯到这些国家同欧佩克国家的对话能否真正展开的问题。”
“欧佩克体系中全是单纯的输出国,他们需要的是稳定的市场,诉求的是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而G20中除了俄罗斯这个第一大产油国外,主要还是由消费国组成,消费国的诉求自然是以更低的价格取得能源供应。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性。” 殷罡透露。
G20由8国集团(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和11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 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以及欧盟组成。欧佩克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现有12个成员国,分别是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委内瑞拉、安哥拉和厄瓜多尔。
这就意味着,能否真正建立一个包括能源供应国、消费国、中转国在内的全球能源市场治理机制,通过协商对话,制定公正、合理、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其关键点就在于G20与欧佩克之间能否取得平衡。
从这一点上分析,殷罡认为,“推行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想必欧佩克国家并不会积极响应,甚至会大力阻挠。过去也曾有国家提出过‘石油消费国组织’概念,但国际上似乎反馈寥寥。”
促海湾地区稳定
昨天,温家宝在致辞中还特别向中东产油国表达善意。他表示,谈论世界未来能源发展,不能不重视西亚北非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这一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超过全球50%,天然气储量超过全球40%,其战略位置相当重要。中国一贯尊重西亚北非地区国家和人民的自主选择,支持其依靠资源禀赋和优势发展本国经济。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的国家,将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促进西亚北非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温家宝昨天在阿布扎比会见阿联酋总统哈利法时表示,海湾地区是世界主要能源产地,战略位置重要,保持和平稳定不仅符合地区国家的利益,也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愿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一道,为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