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消防队伍总人数已近20万
10月24日,第五届国际矿山救援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论坛及应急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在开幕式上指出,我国除建有完善的公安消防体系、海(水)上搜救体系外,覆盖全国的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已经形成,不包括公安消防队伍,总人数已近20万人。近年来,中央财政投入约14亿元人民币,依托大中型企业启动建设了7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和14支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我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提升了总体应急处置能力,事故救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已形成覆盖全国的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中国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王志坚介绍,目前矿山救援国家队建设全面推进,取得了联合体性成果。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国家队为核心,以区域队为支撑,以矿山企业和社会志愿者救援队伍为基础的层次化力量布局、网络化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截止今年6月,我国已有专职矿山救援队伍406支,计2.5万人。
据了解,2010年,安全生产矿山应急救援队参加事故处理4158起,抢救遇险矿工11167人;危险化学品救援队伍参与救援8297起,抢救遇险者17514人。在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救援中,救援队员经过8天8夜,救出115名被困矿工;四川八田煤矿“11·21”透水事故29名被困职工全部获救生还;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国务院安委办迅速调集26支矿山救护队赶赴现场,从废墟中救出46名幸存者,救助和转移伤员241人。
“十二五”将加快发展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基本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了安全生产业务网及其应用系统。北京、河北、辽宁、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大连、青岛、南京、沈阳、南昌、南宁、威海、秦皇岛以及北京市房山区等城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
但国家安监总局通信信息中心主任张瑞新指出,目前仍存在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尚未融入核心业务、信息化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和信息技术支撑体系落后等问题。随着安全生产工作日趋复杂,信息化建设将成为政府履行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信息化建设对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支撑要求也进一步增强。
张瑞新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基础信息网络和安全保障系统,满足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救援机构业务应用的需要;建成共用共享的安全生产基础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有效支撑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应急管理业务,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决策管理提供服务;建成覆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核心业务的信息系统、平台、数据库和标准体系,提高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各级监管监察机构与企业信息共享的标准、互联互通的机制以及典型业务系统;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方法,进一步强化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监督管理。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将应用于安全生产。张瑞新表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基于物联网技术架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利用RFID、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实现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隐患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提高应急救援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将分为政府监管部门应急以高性能计算和综合决策为主的高端和企业应急以动态监控危险源和隐患排查及处置为主的基础端二个层次,各有侧重,形成统一的整体。
目前,我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系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应急体系基础端,主要能实现在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及生产环境下的人、机、物的动态监测,直至全面深入的智能化感知,开展与政府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建设,为政府处置安全生产事故提供在线辅助决策支持,提高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届时煤矿企业可以利用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实现生产设备故障预测预报、矿井安全状况的预测预报,并及时预报瓦斯、水等灾害突出的危险性。”
加快推进危化品、船舶溢油等领域
应急救援建设
与“十五”期末的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各类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9.4%和37.4%。亿元GDP事故死亡率由0.697降到0.20,下降7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811降到0.749,下降73%。
但骆琳指出,我国的安全生产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高危行业和交通运输领域的安全保障能力仍然比较低下,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应急救援能力亟待提升。
我国将抓紧国家级矿山应急救援队和区域性矿山应急救援队和基地的建设,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船舶溢油及油气田、道路交通、铁路运输等行业领域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处置突发事故灾难的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与气象、地震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预警预防,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加强应急演练,增强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
上一篇:
央企今年投资重点明确 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
下一篇:
胡锦涛:二十国成员应加强合作推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