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5-26 10:35:04 来源: 作者:李建斌 杨荣
到今年5月25日,山西年产30万吨以下的矿井已全部关闭,在保留的1053座矿井中,70%的年产量都在90万吨以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在“有水快流”思想的指导下,小煤窑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度山西小煤窑达上万座。小煤窑回采率不足15%,每年都要破坏和浪费约20亿吨煤炭资源。更为严重的是小煤窑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目前山西煤矿采空区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每年新增塌陷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不少地方老百姓的房子严重裂缝,无法居住;地下水系严重受损,导致1687个村庄、上百万人无水可吃。
据有关部门测算,山西因粗放采煤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地表塌陷等损失每年至少在300亿元以上。小煤窑安全监管不到位导致矿难频发,百万吨死亡率是国有大矿的十几倍、二十倍。
从2000年起,山西进行了几次整合,煤矿数量逐年减少,2005年减少到4278座,2008年减少到2600座,煤矿“多小散乱”的格局基本得到改变,但资源浪费、矿难频发的状况仍未改变。
2008年,山西省委省政府痛定思痛,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强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煤炭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兼并重组整合首先从制定总体规划入手,根据国家在山西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个大型煤炭基地和18个矿区的总体规划,结合山西实际,制定了《煤矿企业重组整合总体规划》,提出重组整合的预期目标,即重组整合后全省保留1000座矿井,年产90万吨以上矿井要占70%以上,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随后又确定了中煤集团、同煤集团、电力企业和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地方民营企业等拥有资本、人才、技术、管理优势的重组整合主体,以资源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通过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由大型煤炭生产企业重组中小煤矿。
为保证重组整合成功,山西省政府还成立了省长任组长,煤炭、发改、国土、财政、监察、环保等部门组成的领导组,采取简化审批办理程序、多部门联合办公、限时办结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煤炭资源的重组整合的进程。
一系列举措让山西煤炭工业实现了华丽转型,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以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办矿新格局。通过重组整合,山西共关闭淘汰矿井1500处;办矿主体由原来的2200多家减少到130多家,形成了4个亿吨级、3个5000万吨级、11个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单井年产量由2008年的不到30万吨提高到100万吨以上;煤炭产量大幅上升,2010年全年产煤7.41亿吨,创历史新高,今年1至4月产煤2.56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8.3%;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加强,去年百万吨死亡率由2008年的0.53%下降到0.187%,今年1至4月更下降到0.09%以下。
“煤炭资源重组整合受益最大的是老百姓!”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王守祯介绍说,重组整合后,大矿采煤对生态环境破坏度减小,通过对废水处理、废气综合利用和废渣井下充填等方式,煤炭生产污染基本实现了“零排放”,再加上建立的“以煤补农”长效机制,采煤区群众的利益得到较好的维护和保障。
“煤矿工人也受益匪浅!”山西高平科兴前和煤矿负责人马飞宇告诉记者,“煤矿在扩建中新建了职工生活活动区域,对工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职工的收入比以前高多了,出去也体面得多了!”
煤炭生产企业也在重组整合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翟红介绍说:“汾西矿业先后将54家小煤矿整合成25个年产90万吨以上的现代化矿井,2010年公司原煤产量和洗煤能力双双突破3000万吨,各项指标全线飘红。”
受益者还有原来的“煤老板”们。吕梁的30余位煤老板从煤矿撤资后,筹资50亿元和汾酒集团合作共同在汾阳杏花村建设了汾酒工业园,目前该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建成后汾酒的产量达15万吨,是现在的3倍,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项目投资人白卫国自豪地说:“我们出钱,汾酒厂出品牌、出技术,强强联合,是一件既让我们有钱赚,又让汾酒做大做强的大好事!”
下一篇: 北京推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