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9-25 09:42:30 来源: 作者:未知
编者按/目前,中国政府正着力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抓住时机调整经济结构。2010 年4 月1 日,修改后的《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重燃国内绿色能源激情,而海外装机容量扩张也刺激了国内政策正引导光伏发电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继敦煌光伏招标之后,被视为迄今最大规模的第二轮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结果在近日出炉,本来是中国光伏企业的一场盛宴,却变成了国有能源企业的狂欢,大批的民营光伏企业由于成本的劣势被拒之门外,无法分享中国光伏市场的巨大蛋糕。
9月14日,受到各方关注的国内第二次光伏电站招标结果尘埃落定。在争议、质疑声中,总量为280兆瓦的13个项目最终被国企全部包揽,国内诸多民企集体沦陷。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本次起始于6月的招标,共有40多家企业参与,递交了135份标书,与招标前预测的一样,这场盛宴最终成为国企们的独角戏。其中,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称中电投)以超低价狂揽13个项目中的7个,成为最大赢家,而剩余的6个项目也被国企瓜分,华能集团和国电集团各中标两个项目,神华集团和地方国企包头鲁能白云鄂博风电有限责任公司各赢得1个项目。
“按照中电投报出的0.728元的最低价,15年内根本不可能盈利。”一位参与了此次竞标的民企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认为,招标决不能采取最低中标的方式,这将导致这个行业出现恶性竞争,对整个行业不利。
央企凶猛
在9月14日公布此次招标的最终结果,已比原先的计划晚了半个多月。
“主要是争议声很大,我们面临两难抉择。”一位国家能源局人士向记者透露,他解释说,此次最低价均为国企所出,如按此公布结果,可能会引起多数参与的民企不满,为此这半个月主要是讨论和研究报出最低价企业的竞标书,从成本、盈利等角度全面进行分析,“过程很严格。”
据该人士说,尽管外界认为此次价格过低,国企在做亏本的买卖,但从竞标书上详细的数据来看,是有根据的、有理由的,令人信服。“所以尽管知道可能会引起风波,但这仍然具有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一位中电投人士则对记者表示,“我们现在没时间关注外界怎么说,目前主要精力就是把这些项目做好,现在已经开始进行初步评估。”
参与此次竞标的保利协鑫旗下中环工程总裁顾华敏对记者说,尽管相比去年而言,此次装机容量从10兆瓦扩大到280兆瓦,但现场仍是竞争激烈,几乎每个项目的竞争企业都在10家以上,其中最为热门的内蒙古包头20兆瓦项目,投标人数达到了16家。“依然是僧多粥少,比敦煌项目更为紧张。”
据悉,这次招标的13个项目,两个为30兆瓦,剩余的11个项目为20兆瓦,而保利协鑫参与了其中部分项目的竞标,据保利协鑫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投出的价格在0.9元到1元之间,“而且这还是按照两年以后的成本计算的。”
此前,保利协鑫是竞标的40多家企业中唯一曾在国内自建过20兆瓦光伏电站的企业,其位于江苏徐州的光伏电站目前已发电9个多月,运行良好。在竞标前,保利协鑫曾被业界认为可能是一匹黑马,不过最终深陷央企的包围中,颗粒无收。
“我们不可能为了中标去做亏本的买卖,8%~10%的收益率是底线。”上述保利协鑫人士对记者说,他表示,从目前来看,国内市场近期仍难以启动,未来3到5年,欧美市场仍是重点,保利协鑫将会加大在国外电站的投资力度。
“国企中标对光伏产业并不是一件坏事。”国电集团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在此次竞标中,国电集团获得两个项目,他认为国企中标之后也要向民企下订单,因为目前光伏产业各链条中最好的生产商都是民企,比如硅料、硅片生产有江苏中能和赛维LDK;太阳能电池和组件有无锡尚德、常州天合等,国企中标后受益将是整个行业。
上述人士表示,从目前来看,除了极少数的几家民企,多数民企根本没有实力进入国内光伏电站领域,投资大和回报慢是瓶颈,相比较而言,国企优势明显,国企实力雄厚,关注长期回报,“可以预见的是,明年的第三次500兆瓦规模的光伏招标主角依然是国企。”
垄断争议
中电投醉翁之意不在酒。
据记者了解,中电投在中标的7个项目中,其中的甘肃白银、武威项目将采用成本较低的薄膜电池,这将会比晶硅电池降低20%左右的成本,其选定的薄膜电池供应商为南通强生光电,而其晶硅电池、组件的供应商至今仍没有向外界透露。
“我们很好奇,中电投的晶硅电池供应商究竟会是谁?”国内一家大型光伏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探寻,据记者多方了解,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赛维LDK、英利、阿特斯等国内一线组件生产企业均不是其供货商。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电投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因为有两年的建设周期,在这些项目中,电池、组件大部分将主要由自己生产和供应,“两年以内,中电投将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完全有能力自给自足。”
中电投布局光伏产业日子已久。据记者了解,在光伏上游领域,中电投旗下的黄河公司的1250吨多晶硅项目即将完工,最迟将于明年投产;而在中下游领域,2008年,成立了中电投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注册资金4.2亿元,为三级单位,负责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项目建设、产品研发和生产经营。
据悉,中电投西安正在建设100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和50兆瓦电池组件的生产项目,总投资为50亿元,计划在2015年全部建成,今年底将完成一期工程,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将达150兆瓦,组件50兆瓦。
由此,中电投目前成为国内首个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到电站建设的完整光伏产业链的企业。
“中电投投身光伏全产业链一方面是这个市场有巨大的利润所在,另一个就是不想受制于人。”中投顾问能源首席研究员姜谦对记者说,在他看来,今年以来光伏产品价格上涨了25%左右,目前的光伏组件价格在12~13元/瓦之间,按照所报的0.728元/度,就意味着组件价格要跌倒7~8元/瓦,“这从目前看,几乎不可能,要让项目盈利,自己生产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一位光伏企业负责人却向记者质疑,中电投有垄断之嫌。“国企在电站投资方面本来就有优势,现在又要做多晶硅、电池、组件,按照如此发展下去,可以想象的是,未来的光伏电站90%将被国企垄断,而供应也将90%自产自足,民企在国内基本没有什么生存空间了。”
中电投并不是第一家进入光伏产业的国有发电集团,到光伏产业掘金已成为国企巨头们目前的潮流。去年,国电旗下国电科技环保集团公司增资6.6亿元加大对多晶硅项目投入,该公司5000吨多晶硅项目,将于今年年底投产;而此外,国电又投资25.3亿元在内蒙古建设产能为1万吨的多晶硅项目。
上述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相比较风电,光伏产业技术门槛低,主要是资金,这正是国企巨头的优势。此前,诸如无锡尚德之类的民企在行业占得先机,而今国企猛然醒悟,也纷纷进入,后来居上,而且在政策、贷款上更容易获得支持,这都是民企无法比拟的。“民企将迎来极不公平的竞争,二次招标只是个开始。”
下一篇: 中国风力发电机叶片走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