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上一张 下一张
  • 1
  • 2
  • 3
  • 4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金融 > 宏观经济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回暖带动煤价回升

昨日,陕西煤业在北京结束了最后一场投资者路演推介,即将步入最为关键的定价发行阶段,市场关注已久的西部煤炭航母正式登陆资本市场指日可待。
 
随着宏观经济回暖带动煤价回升,能源类企业的投资价值日益凸显,陕西煤业作为我国一次能源主导——煤炭行业中的一员,其登陆资本市场进程持续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陕西煤业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以及高于同行业的盈利能力及成长性孕育着异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投资机会,必将在估值上受到投资者的拥趸。
 
稳增长政策支撑下中国宏观经济回暖
 
数据显示,2013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9月份以来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较前期有所回升,此前公布的PMI等反映市场预期的先行指标稳定向上,用电量、企业利润等实体经济运行数据继续走高,财政收入增速也逐步回升,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加、结构改善,银行整体流动性充裕,货币环境良好。央行9月18日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和《2013年第三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银行家、企业家、储户对经济形势持较乐观态度,对宏观经济信心上升,对经济的感受度偏暖。
 
宏观经济回暖得益于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从国内看,近期,随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宏观政策和综合举措,市场信心得到有力提振,需求端的回暖也带来了一定的企业订单增长,生产动力有所增强。另外,我国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等措施的出台,使外贸企业进出口形势有所好转。从国际看,一方面,稳增长政策的出台也有力地稳定了外界经济主体此前对中国经济较为悲观的预期。另一方面,由于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经济的改善,外部需求有所增加。
 
未来宏观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总需求的增加将提高煤炭的需求,推动煤炭价格回升,煤炭股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供求关系改善煤价有所回升
 
近期国内焦煤市场出现了普涨行情,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黑龙江、江苏等主要焦煤产地重点企业价格均有30元/吨左右的涨幅。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的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10月份以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也呈现回升态势。
 
供给方面,近期受煤价回暖的推动,全国煤炭产量环比、同比均出现明显上升,2013年前11个月累计煤炭产量的同比增速已经由负转正,显示国内供给在逐步恢复。2004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速为15.7%,随后每年产量增速逐渐下滑,至2008年产量增速4.1%,2009年后增速在逐渐上升,2010年增速9.0%,2011年增速8.6%,2012年下降至3.7%,预计2013年产量基本上与2012年持平,2014年产量增速4%左右。
 
需求方面,煤炭行业的下游主要包括电力、建材、钢铁等行业。电力行业是我国动力煤消费的第一大户,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占整个煤炭消费的比例接近50%。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居民日常生活都需要用电,“电”广泛渗透于国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因此全社会用电量是观测经济冷暖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受到业界关注。2013年上半年火电发电量仅有小幅增长,6月份单月发电量3240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4.93%,在6月份之后情况显著改善,7月-10月份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8月份单月增长19.15%,这也带动电力行业耗煤量显著增长,提升了整体煤炭需求。
 
建材行业煤炭消费主要是用来提供燃料,用来生产水泥、玻璃和石灰。水泥耗煤占建材行业耗煤量的70%左右。水泥工业生产主要以煤为燃料,以电作为动力驱动,极少使用其他燃料。随着建筑行业,特别是住宅建筑和基础设施对水泥用量的增加,水泥用煤快速增长。2013年1-9月,我国水泥产量达17.4亿吨,去年同期为16亿吨,尽管需求较弱,但是水泥产量仍然较高,因此对于煤炭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粗钢在2013年保持不错的产量增长速度,就单月产量同比增速看,仅有6月份和11月份同比增速低于5%,8月份最高达到12.8%,也对煤炭需求的上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煤炭将长期处于中国一次能源主导地位
 
未来数十年不会发生改变
 
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煤炭消费占全国能源总消费的比例为65%,而2012年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约为66.4%。在未来数年中,煤炭消费占比会缓慢下降,但预计降幅不会超过每年1%。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在未来几年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替代能源对煤炭一定会造成压力,但是从中期来看,由于受到成本、技术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替代能源在十年内无法真正挑战煤炭消费。
 
根据《BP能源2030年展望》,随着中国向低煤炭密集经济活动转型,中国煤炭需求迅速降低,由2000-2010年间的每年9%降至近十年内的3.5%左右,但是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煤炭消费国,到2030年,中国在全球煤炭消费增长中所占比重将达63%。世界能源格局确已发生改变,煤炭所占一次能源比重逐渐减小,但中国未来10年内受世界能源格局影响不大,煤炭仍为主要一次能源。
 
总体来看,煤炭将长期处于中国一次能源主导地位,未来数十年不会发生改变。而随着宏观经济回暖和煤炭价格回升,煤炭股的投资价值将日益凸显。陕西煤业作为我国一次能源主导——煤炭行业中的一员,其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以及高于同行业的盈利能力及成长性更将孕育着异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投资机会。
 
储量与产量成陕煤发展“源动力”
 
储量方面,陕西省是我国的煤炭大省,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好、煤质优良,煤炭保有储量1,654.23亿吨,居全国第三位。陕西煤业作为陕西省唯一的煤炭资源整合平台,拥有从事煤炭开发和支撑发展的优质煤炭资源。截至2012年底,公司煤炭地质储量达165.96亿吨,可采储量达97.30亿吨,与国内已上市煤炭企业相比位列第三位。未来公司地处我国神东、陕北、黄陇(华亭)三大煤炭资源基地的神府、榆横、彬长、黄陵四个矿区将成为煤炭资源储量进一步扩张的有力保证。
 
产量方面,陕西煤业自成立以来,产量保持连续高速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司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原煤产量分别为8,436万吨、9,381万吨和10,66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41%。2013年1-6月,公司原煤产量为5,726万吨,产量规模与所有国内已上市煤炭企业相比位列第三位。未来随着公司新矿产能的逐步释放、老矿的扩能改造、胡家河矿等在建矿的投产以及小保当等探矿权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司煤炭产量将持续快速上升,预计“十二五”末,规划原煤产量将实现翻番,接近两亿吨。
 
产运销结构优化将成陕煤盈利“杀手锏”
 
陕西煤业通过改善产品结构大力提高精煤产量,拉升销售均价。分析师表示,伴随着入洗能力180万吨/年的象山洗煤厂及600万吨/年的黄陵一号洗煤厂技改工程等多个大型洗煤厂的逐步建成投产,预计2015-2016年公司精煤比例将提升至15%。此外,陕西煤业精煤较原煤售价存在30%的价差,且未来价差存在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在此趋势下营业收入的增长效应将在精煤产量扩张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
 
此外,陕西省地处我国煤炭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的最东部,周边与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八省区市相邻,具有联结东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是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重点,也是能源中心市场消费地的前沿。铁路运输方面,东西向的能源大动脉陇海线、太中银线横穿陕西省,南北向的包西复线纵贯陕西,使得陕西省内煤炭产品得以与陇海线、太中银线等铁路干线以及神朔线、宁西线、侯月线、襄渝线和西康线等重要支线连通,将煤炭产品输往各主要煤炭需求省份,尤其是对于华中及西南新兴缺煤地区的煤炭供应具有突出的优势。
 
目前陇海客货分流、宁西复线、西平线、西合复线、西康复线、黄韩侯线的新建、改造正在进行。按照国家铁路网及陕西省铁路规划,随着“十二五”期间蒙西至华中地区等煤运通道的建设以及“十二五”末陕西省“两纵五横八辐射一城际”的铁路网的基本形成,将大大改善本公司煤炭外运状况,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陕西优质煤炭的市场价值,增加本公司的产销量及市场竞争力。
 
陕西煤业紧紧围绕煤炭产、运、销这个“杀手锏”进行内涵式发展,减少成本开支,提高盈利能力。
 
低成本与高售价为陕煤估值锦上添花
 
陕西煤业目前产量主要集中在煤层赋存条件好,地质条件简单,瓦斯含量低的陕北地区,该地区也将成为“十二五”期间煤矿建设的核心区域。天赋异禀的自然环境为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代化大型矿井的高技术含量造就了低廉的开采成本及人工成本,此优势使陕西煤业表现为高毛利率。公司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1-6月份的综合毛利率分别达到48.02%、51.98%、43.06%和43.47%,远超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有业内人士推测,陕西煤业未来若干年投产的矿井也将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这势必将进一步降低陕西煤业的煤炭生产成本,增厚陕西煤业的盈利水平。
 
总体来看,在煤炭将长时期处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主导地位的背景下,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回暖以及煤价的回升,煤炭股势必拥有较稳健的投资价值;陕西煤业在资源储量、运销结构、产品质量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将直接体现在公司的估值上,为投资者的价值创造提供了不可多得机遇。

上一篇: 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

下一篇: 新兴经济体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协会简介 | 网站简介 | 相关法律 | 组织机构 |
Copyright © 2010-2017 宁夏能源协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68号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号楼407室 邮政编码:750011 电话:0951-6971422 传真:0951-6971421
宁ICP备110002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