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7-14 09:14:59 来源: 作者:王羚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7%,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时所强调的。
然而,开局的半年居民收入未能全面跑赢GDP。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询发现,2005年~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大多低于GDP增速,除了2010年的农村人均收入外,只有2009年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超过了当年的GDP增速。
记者最新获得的消息是,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仍在修改当中。
物价侵蚀蛋糕
“十二五”主要目标中出现了两个7%,分别指年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以及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目标。
“两个同步”的提法则强化了上述要求,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能否达成此目标备受关注。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物价上涨过快成为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的最大因素。
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041元,同比增长13.2%,但在CPI高企的背景下,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为7.6%。
而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1.5%,这也低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保部”)公布的“十二五”期间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的目标。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昨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上半年的收入增长情况来看,确实与“十二五”规划关于“两个同步”的要求还有距离,但毕竟这只是开局之年的头半年,再加上受到物价快速上涨的影响,并不预示说,“十二五”确定的目标达不到。
但苏海南表示,相关数据确实也说明,要达到“两个同步”目标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他表示,当前政府在聚焦继续做大蛋糕和努力分好蛋糕这两件事的同时,还有一项更紧迫的任务,那就是加快调控物价,使得蛋糕可以扎扎实实分到居民手中,并且可以真正吃到口,而不是被物价上涨侵蚀掉。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分析称,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很大程度上来自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转移支付的增加。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706元是没有扣除成本的数据,由于农民收入的大头是在下半年,因此,尚不能从上半年数据中推断城乡收入差距是拉大还是缩小。
据李实介绍,过去多年来,中国GDP增速一直是高于居民收入1至2个百分点。
硬骨头怎么啃
最近几年来,收入分配确实已经成为民生问题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每年两会期间,这一议题当仁不让地成为民众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由于收入分配改革关乎民生,又事关各方利益,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出台一直相当困难。
例如,《工资条例》数易其稿,并一度传言在2010年底出台,至今仍然没有动静。
一位参与该条例起草的专家告诉记者,参与制定条例的人保部、全国总工会、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的意见还有待协调,甚至是在人保部内部,也有着不同观点,因此何时出台,还难以预料。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一度被寄予厚望,但由于同样的原因,也仍在修改当中。
多位收入分配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收入分配改革事关大局,需要权衡的利益和矛盾很多,相关政策出台困难也在意料之中。最终问题的解决还是要看高层的决心和魄力。
中央“两个同步”目标提出后,地方政府迅速做出回应。
新华社此前报道称,“十二五”地方规划中,有29个省份提出实现或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
苏海南分析,要实现“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目标,关键是将“十二五”规划有关精神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适时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整体方案并相应制定有关具体政策。
李实评价说,今年在收入分配领域还没有出新的政策,都是原来政策的延续,但这些政策若能真正落实,对于居民增收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也将会有明显成效。
据本报记者调研,被认为可能会缩小收入差距的最低工资制度可能并未如预想中有效。许多地方虽然设立了最低工资线的增长标准,但由于监督不到位,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并没有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全面推进被认为是另一项可能增加工资收入的途径。全国总工会今年启动三年计划,争取到2013年底已建工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率达到80%以上。但由于职工参与集体谈判的意识和能力尚不足等原因,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真正增加职工收入上的作用还有待提升。
上一篇: 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