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2-13 09:11:41 来源: 作者:未知
在等待了4个月之久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终于宣布,其持股50%的合资公司布里达斯公司与BP公司签署股权购买协议,拟以约70.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BP持有的泛美能源60%的权益。
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中国的石油公司在海外都有所斩获,不时传来并购海外石油企业的喜讯,然而,并购之后的风险也如期到来。
中海油不应停留于资产收购
一直深陷在墨西哥湾漏油污染旋涡中的BP,一直为资金而苦恼,中海油的此番收购极为迅速,无异于为BP雪中送炭。在这笔交易中,中海油全资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国际”)与阿根廷布里达斯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同意共同向布里达斯公司注资约49.4亿美元,用于支付收购价格的70%。该注资将由双方等额做出,每方各约24.7亿美元。收购资金其余的30%约合21.2亿美元,将由布里达斯公司自行安排的第三方贷款或由中海油国际和布里达斯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进一步注资补足。
如果进展顺利,成交预计将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不过此次收购还须得到阿根廷、英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批准。吸取了当年收购优尼科失败教训的中海油,这一次信心倍增,BP急于出手这个资产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泛美能源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管理方式,现在中海油进行收购,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管理资产,要派多少人前往泛美能源。”有着丰富并购经验的德勤全球油气业领导人Adi karev向记者表示。
Adi karev提醒:“如果中海油只作为纯粹的资产拥有者,不积极参与到并购后的管理中,今后将可能发生拥有权日趋复杂的情况。”
据了解,布里达斯公司是由中海油国际与阿根廷布里达斯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份合资成立的。中海油在入资布里达斯公司之时便表示,布里达斯公司将是中海油开展南美业务的跳板。此次收购中,布里达斯公司便扮演了重要角色。
地缘政治风险不可低估
南美一直是石油版图中复杂的区域。“在这一区域内,巴西和中国两国关系很好,很愿意展开能源合作。相比之下,阿根廷的投资环境并不乐观。”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博士岳来群表示,“即便BP与中海油两相情愿,也很难说阿根廷政府的意见会怎么样。”
美银美林表示,一旦中海油与BP交易成功,会大大增加中海油涉足低回报及高管制风险的资产。一直以来,为了满足本国能源需求,阿根廷强调政府对油气产业的控制力和主导权,实施了对油气价格的冻结和提高出口关税等措施,仅出口的最高税率就达到45%,此外阿根廷会限制中海油成为当地更大营运商。显然,阿根廷的税收及规管制度对中海油来说颇具挑战性。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能源分析师宋亮则建议,中海油可以与壳牌或者道达尔等能源公司合作,这样可以淡化其中国央企的身份。壳牌与中石油、中海油都有合作领域,并与中石油成功展开过海外开发。
“中国企业应该和国际大型公司展开更多的合作,并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这样最有利于海外并购,也是一种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宋亮建议。
岳来群同时提示,与南美投资环境相似的还有非洲。另外,资源较丰富的俄罗斯同样排外,中国企业很难进入。
海外资产管理的风险不可低估
“中国的石油企业近年来在海外收购能源资产中表现比较活跃,但收购之后的管理风险也已经到来。”Adi karev说,从购买发生的那一刻起,风险便已经到来。他将风险分为4类:管理流程风险、人才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最小的,人才风险则很难逾越,在大多数国际化的石油公司里,一个地质学家和工程师会在同一家公司合作达数十年,而进入到这个领域的人才很少,因此,中国企业在并购海外资产之后,寻找这样的人才非常困难。”
此外,从总部所在的中国到被收购方资产所在地的地理距离和管理距离跨度很大,这也考验着管理流程。岳来群同样认为,人才和管理的风险将是对海外资产的最大挑战,“这两点也是产生海外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岳来群表示,海外收购之后,面临诸多内部管理挑战,“比如央企聘请来的高管进入到海外公司,为了寻求私利,有些人会在当地注册私人性质的小公司,并逐渐转移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这种形式在国有海外资产流失事件中,屡见不鲜。”
此前亦有坊间消息称,由于中国走出去企业在收购资产后,遭遇股份不明晰等困境,中国海外资产流失严重,国资委对海外资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
上一篇: 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
下一篇: 国电电力骤增水电产能 大渡河再添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