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1-13 09:42:21 来源: 作者:未知
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迅猛,目前风电装机超过4000万千瓦,居全球第一,风电装备产业也取得长足进步,技术水平逐步赶超世界先进。在风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风电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如布局不合理、电量消纳困难、经济效益下滑、风电补贴额快速上升等问题。
近年以来,有关主管部门积极研究制定包括风电发展在内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印发了规范分散式风电发展指导意见等。笔者以为,为推动风电发展方式转变,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还必须认真研究、定量分析风电发展相关重大问题,以便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支撑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
一、关于风电发展目的与发展思路
我国风电步入发展快车道已经五、六年时间,现在来谈发展思路问题似乎有些过时。可事实上,要想转变风电发展方式、实现风电优化发展,一定要从理清思路入手。
首先是风电发展的目的。我国发展风电的目的,归纳一下主要应该有这几点:一是保障能源供应;二是做好技术及产业储备,应对未来可能的化石能源短缺;三是减少排放,保障15%承诺(指我国政府做出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的承诺)的实现。前些天,读到王骏先生《新能源发展探讨》文章,文中提到了风电密度低、成本高、不稳定等几个特性,笔者深以为然。从风电自身特性和发展风电目的看,目的一、二在现阶段都是次要的,从保障能源供应看,假定2020年能够建成2亿千瓦风电,每年供应一次能源占比不过2%~3%,即便风电完全不发电其他形式的能源也可以补充;从技术和产业储备看,每年有一两百万千瓦的新建规模就能够维持重点企业发展,因此现阶段发展风电的主要应聚焦在减少排放、保障15%承诺的实现上。
目前,我国核电与水电成本低于风电,风电发展需要通过电价附加补贴来支撑,所以要认清发展风电是需要付出额外成本的客观现实,把核电、水电作为保障15%承诺而优先发展的电源形式。发展风电以完成15%承诺为目标,为核电、水电做好补充。如果为发展风电而发展风电,任由企业盲目圈占资源,过度追求开放规模,就会虚增电价附加,加重用户负担,提高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成本,得不偿失。
根据中电联完成的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报告,2015年、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1.8亿千瓦即可支撑15%承诺实现,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按此目标制定风电发展规划,优化风电布局,同时适当调整补贴政策,促进规划落实,防止无序发展。
二、关于全额收购与适度弃风
随着我国西部、北部大型风电基地集中规模化开发,基地风电场弃风的比重不断增加,东北、内蒙等地区的风电场几乎全部都存在弃风现象,最严重的风场弃风接近理论发电量的20%。
从系统角度看,风电弃风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送出通道容量不足引起弃风,考虑风电机组发电同时率因素,风电外送通道容量一般都低于地区风电装机总量,在所有风电机组均满发情况下,就会出现通道容量不足而造成的弃风,但这种情况出现概率很小,并不是大量弃风的主要原因;二是系统调峰不足造成弃风,风电出力是由来风的大小决定的,具有随机性和不可控性,东北和华北地区电源以煤电为主,本来调峰能力有限,冬季受供热影响,系统调峰能力更是严重不足,若是在负荷低估时段风电大发,就必须弃风以保障系统安全,这是目前造成风电基地弃风的主要原因。
为了减少调峰引起的弃风现象,增加调峰电源(主要是抽水蓄能电站),提高系统调峰能力是技术上有效的手段。假设在建设风电的同时,不配置调峰电源,不提高系统调峰能力,那么风电机组将出现大量弃风,而如果为了实现既定的风电上网电量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增加风电建设规模,将增加整个系统的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假设在建设风电的同时,配置大量的抽水蓄能机组,一方面固然减少甚至消除了风电弃风现象,但另一方面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运行也需要成本投入。因此,风电究竟应不应该弃风?风电应配套建设多大比例的蓄能机组?最佳的弃风比例是多少?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定量分析后才能够回答的问题。
为了开展研究,笔者构建了简化模型,主要包括:假定系统为纯火电系统,配置必要的调峰电源,在没有风电接入前,基本达到调峰平衡,同时,待接入的风电比重不超过系统最大负荷的20%。发展风电的目的主要是获取清洁的能源,因此对模型开展研究的边界条件是系统接纳固定的风电上网电量,同时整个系统成本最低(等价于单位风电上网成本最低)。
根据以上简化模型,并参照系统负荷特性、风电出力特性等基础数据,对风电机组不配套蓄能机组、配套10%、20%,直到50%风电机组等多种方案进行了模拟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配套抽水蓄能占风电比重10%-20%左右,风电弃风约5%-10%,此时单位千瓦风电上网成本最小,在接纳同样风电上网电量的条件下,整个系统成本最低。
通过模型的理论分析,我们认识到,追求风电百分之百消纳是不经济的,为了达成相同的风电上网电量的目标,在系统调峰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度弃风,这样才会使全系统成本最低。
三、关于大基地集中布局与低风速地区布局
风电大基地布局具有资源条件好、用地成本低、易于连片规模开发和集中管理等优势,过去几年中,我国风电发展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资源条件好的大型风电基地布局发展,如内蒙地区风电装机超过800万千瓦,河西地区风电超过500万千瓦。在大基地布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问题也随着而来,最主要的就是风电的送出与消纳问题。受此影响,大基地风电弃风比重逐年增加,经营效益不断下滑。
鉴于大基地布局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大家把目光投向了低风速地区。据相关统计,我国可利用的低风速资源面积约占风能资源区的68%,且大多数接近电网负荷的受端地区,2011年国家批准纳入核准计划的2000多万千瓦风电项目中,有约一半属于低风速地区风电项目。
那么,从国家和全社会层面上,究竟是优先发展大基地集中布局还是加快低风速地区布局?在完成1亿、1.8亿规划目标中,大基地和低风速地区的合理比重是多少?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一套分析评价的准则,开展大量的测量、统计,并依据优化理论进行深入计算分析。由于全面细致的资料目前无法取得,笔者仅以个别案例予以说明,供全面分析时借鉴。
关于评价准则。评价不同风电发展方式时,首先要保证各方案下被电力系统吸纳的风电电量相同;其次,方案优劣的判别,就是看在满足以上要求的情况下,哪个方案系统的成本低,就是好方案,成本高,就是差方案。
关于大基地方案。作为算例,假定一个基地风电项目位于内蒙,单位造价7000元,理论年发电小时2600,弃风比重10%,当地煤价450元/吨标准煤,火电煤耗330克/千瓦时。
关于低风速地区方案。假定一个项目位于安徽,单位造价7350元(考虑风机成本、运输和安装成本的差异情况,比大基地高约5%),理论年发电小时1800,弃风比重为0,当地煤价1000元/吨标准煤,火电煤耗320克/千瓦时。
关于方案评价。经测算,在不考虑税收、CDM和环境外部成本的条件下,大基地风电实际利用的发电小时为2340小时,上网成本为0.45元/千瓦时,低风速地区为0.6元/千瓦时;由于风电发电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基本不考虑风电的替代装机效益,因此风电1千瓦时上网电量带来的系统成本节约为当地1千瓦时火电燃煤成本,其中大基地为0.15元/千瓦时,低风速地区为0.32元/千瓦时;因此,大基地项目1千瓦时风电上网所需的系统总成本为0.45-0.15=0.3元/千瓦时,低风速地区项目1千瓦时风电上网所需的系统总成本为0.60-0.32=0.28元/千瓦时。因此可以认为,在上述边界条件下,发展低风速地区风电优于大基地风电。
四、关于发展内陆风电与发展海上风电
在陆上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同时,我国企业也积极开展了海上风电的探索。截止目前,已经建成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3.2万千瓦)和上海东海大桥近海风电场(10万千瓦),同时还有10多个潮间带和近海风电项目核准在建,使我国成为欧洲国家以外海上风电发展步伐最快的国家。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海上风电发展面临很多复杂的困难和问题,比如风电场施工难度大、设备质量不高、风电场造价高经济性差、缺乏与近海及海洋利用规划协调等。笔者认为,上述问题中,最核心、最应该引起重视的是造价高、经济性差的问题,这个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风电发展的总体布局。
经初步了解,江苏已建和在建的潮间带风电场单位千瓦投资在17000万元,年发电小时数2000-2300小时,上海东海大桥和一些在建的近海风电场单位千瓦投资在22000万元,年发电小时数约2300小时,这些海上风电的合理上网电价均应在1.2元/千瓦时以上(合理上网电价指能够覆盖成本,并获得合理投资收益的电价水平)。
我国“三北”地区风电资源丰富,可开发规模达数亿千瓦,目前整体开发率还很低,既然海上风电成本高昂,而沿海地区又需要清洁能源,是否应考虑将“三北”风电输送到东部沿海?
通过简单分析就可以发现,我国“三北”风电基地风电造价7000元/千瓦,发电小时2500~3000小时,风电合理上网电价仅0.5~0.6元/千瓦时;从“三北”到华东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在1500~2500公里之间(呼和浩特~上海1500公里、酒泉~南通2500公里),以我国现已建成的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为例,工程输电距离约2000公里,输送容量640万千瓦,总投资230亿元,折算单位投资为3600元/千瓦,输电价格0.15元/千瓦时(利用小时4500小时,若利用小时2500小时则输电价为0.27元/千瓦时)。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将“三北”基地风电通过特高压直流工程输送到华东沿海,风电加上输电工程总造价仅10600元/千瓦时,远远低于海上风电单位造价;送电下网电价在0.7~0.9元之间,同样低于海上风电合理电价。若考虑在具备条件的送端风火打捆,则输电工程的利用率将大大提高,输电成本进一步下降,送电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海上风电技术取得突破、建设成本大幅度下降之前,应优先开发风资源条件好、建设成本低的陆上风电,通过先进输电技术输送到沿海负荷中心,替代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
习近平同志在《谈谈调查研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针对以上风电发展的观点,笔者在现阶段的分析中,对很多边界条件进行了简化,一些结论难免偏颇。为转变我国风电发展方式,推动风电科学健康发展,需要在总结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入调查问题,细致分析研究。建议相关主管部门直接牵头组织,就相关重大问题,开展深入调研,针对具体地区、具体点位,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计算和分析,并提出系统全面的研究报告,支撑我国风电发展政策的调整和优化。
上一篇: 全球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广州亮相
下一篇: 风电分散式开发大幕有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