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23 09:30:53 来源: 作者:未知
■规划编制历时两年半,是国家能源局成立三年来发布的首部规划,也是我国历史上首部能源科技规划
■规划提出建立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及技术创新平台的“四位一体”国家能源科技创新体系
■规划确定19个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及其技术路线图,规划了37项重大技术研究、24项重大技术装备、34项重大示范工程和36个技术创新平台
日前,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已于日前正式发布。这是国家能源局成立三年来发布的第一部规划,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能源科技规划。据介绍,《规划》由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组织局内各专业司及能源领域200多名专家,历时两年半完成。
涵盖煤电油气新能源领域
《规划》按照能源生产与供应产业链中技术的相近和相关性,划分了4个重点技术领域:勘探与开采技术、加工与转化技术、发电与输配电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将已具备一定基础并在“十二五”期间能够实现产业化的重大科技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在上述领域中确定了19个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制定了实现发展目标的技术路线图。针对重大专项中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规划了37项重大技术研究、24项重大技术装备、34项重大示范工程和36个技术创新平台。
其中,在勘探与开采技术领域中,确定煤炭资源与地质保障、煤炭开采、煤层气开发、油气资源勘探和油气资源高效开发等5个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规划了10项重大技术研究、6项重大技术装备、7项重大示范工程和6个技术创新平台。目标是到2015年,要使岩性地层油气藏目的层识别厚度小于10m,煤层气产量达到210亿立方米,形成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及配套装备,井下超前探测距离达到200m等。
在加工与转化技术领域,确定煤炭加工与转化、石油高效与清洁转化、天然气与煤层气加工利用和先进油气输运技术等4个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其中规划7项重大技术研究、4项重大技术装备、5项重大示范工程和6个技术创新平台。2015年的目标是,突破超重和超劣质原油加工关键技术,自主开发煤炭液化、气化、煤基多联产集成技术,特殊气质天然气、煤制气以及生物质制气的净化技术等。
在发电与输配电技术领域,确定火力发电技术、水力发电技术、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间歇式电源并网及储能技术和智能化电网技术等5个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其中,规划7项重大技术研究、7项重大技术装备、10项重大示范工程和13个技术创新平台。2015年的目标是,突破700℃超超临界机组、400兆瓦 IGCC机组关键技术,实现重型燃气轮机和微小型燃气轮机的国产化,掌握1000兆瓦级混流式水电机组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输电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完全自主化,在智能电网、间歇式电源的接入和大规模储能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等。
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确定先进核能发电技术、大型风力发电技术、高效大规模太阳能发电技术、大规模多能源互补发电技术和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技术等5个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其中,规划13项重大技术研究、7项重大技术装备、12项重大示范工程和11个技术创新平台。到2015年,将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堆型及相关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并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运行、快堆核电站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掌握6—10兆瓦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实现太阳能电池低成本、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开发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丁醇等液体燃料及适应多种非粮原料的先进生物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等。
《规划》同时部署了未来10年有望取得突破的重大前沿科技项目,如700℃超超临界机组、高温高强度材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示范工程、大规模储能等。对于难以在2020年之前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前瞻性技术及其基础研究工作,如核聚变、天然气水合物等,由于已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得到体现,《规划》没有涉及。
“四位一体”保障规划“落地”
据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负责人介绍,《规划》提出了建立“四位一体”国家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想,即通过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及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保障体制机制、完善立法和标准体系,以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规划》将通过各地能源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和能源企业等共同落实完成。各地能源主管部门按照《规划》提出的“十二五”重大能源试点示范内容,配合选择和确定能源技术与装备示范的依托工程,推进相关示范工程建设。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依托能源示范工程,开展能源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落实技术创新任务。能源企业则发挥在能源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和自主品牌重大装备的比例。
《规划》指出,行业主管部门要在规划布局和重大能源项目核准中,结合《规划》确定重大能源试点示范项目,优先核准自主创新和装备国产化方案完善的重大示范项目,并制定相应措施和办法。同时制定专项研究计划,在政府加强引导的同时,调动和鼓励企业、社会加大对能源科技的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快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形成统一完整的能源技术与装备标准体系,组织建立和完善标准、检测、认证和质量监督组织体系。此外,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上,要引进和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和科技管理专家,造就能源技术各领域的领军人才。在国际合作中,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国际能源科技交流与合作。
用科技解决资源环境约束
《规划》指出,“十二五”我国能源科技的发展将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安全、高效、低碳”的要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按照“提效优先”的原则规划能源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用无限的科技潜力解决有限的资源环境约束,满足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根据《规划》,“十二五”我国将在能源勘探与开采、加工与转化、发电与输配电和新能源领域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与装备上实现自主化,部分技术和装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近些年来我国能源科技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在能源各领域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技术创新、装备国产化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都有较大进步。如煤炭综采技术、选煤技术、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均实现国产化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钻井技术、钻井装备、主要炼油技术等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0万千瓦直接空冷技术、25万千瓦级IGCC机组气化技术等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验快堆实现并网发电、6兆瓦风电机组下线、500千瓦光伏并网逆变器研制成功等,证明我国的能源科技装备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另一方面,能源科技的一些核心技术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一些主要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国外,在能源安全、高效与清洁开发利用等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如高温材料技术没突破,燃气轮机技术落后于人,超导输电、灵活交流输电等技术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三代核电的关键设备也尚未实现国产化,风电控制系统、轴承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由于能源技术相对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环保压力大,如果不切实提升能源科技装备水平,能源安全问题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规划》的发布实施,将对我国“十二五”、乃至“十三五”能源科技装备的发展起到统领和提振的作用。
下一篇: 环境保护税开征提上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