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在“中国财富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一行三会分割的格局,导致了大量的监管套利、规模的膨胀以及风险的积累。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业与混业,从十年前开始,政府拟推出一个凌驾于一行三会上的超级金融监管机构的政策风声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混业经营确实需要监管架构进行适当调整与之适应,原来的分业经营监管框架出现很多问题,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跨业经营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监管套利、监管真空和不同监管部门存在政治冲突等问题,最终导致系统性风险加大、政策调控失效。
什么样的金融监管更适合中国?其实这是一个促进监管协同和信息共享,统一把握监管的标准和尺度,解决跨领域、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风险监管的问题。
今年初,这样的“跨界”协作在资管业务上初现端倪。由央行牵头、一行三会共同制定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监管办法征求意见,“大金融监管”的趋势不言而喻。
资产管理业务是混业特征最为明显的金融业态,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信托计划、券商资管、基金专户、保险资管等都涵盖其中。如此庞大的资管规模,一直处于“三会”的分割监管之下,既不利于投资者保护,也会导致市场分割,还易引发监管套利,增大系统性风险隐患。
金融监管加强不只体现在资管市场。从动刀大资管到如今巴曙松“老话”重提,让人联想到眼下一行三会作为金融市场的监管者正以规模空前的联动模式,对金融体系的风险展开的一场“全覆盖”式的风险排查与整顿。
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股市波动和持续至今的P2P跑路潮等,与影子银行系统脱离监管密切相关,促使一场系统性的“金融整肃”步步逼近,试图拆除这枚经济发展中的“定时炸弹”。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开端,入场不久的监管者实际上是苦苦追赶的落后者。金融创新与监管总在“赛跑”,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监管平衡异常艰难。真正的监管要提高鉴别的能力,去伪存真,而对新生事物更是不能要么不管,要么有情况就关掉、停掉,两种倾向都难逃不负责任的懒政之嫌。
为了扭转当前金融业脱实向虚的趋势,整治市场乱象,防范金融风险,监管风暴升级已在所难免。近两个月来,监管风暴让市场异常敏感,强力去杠杆的担忧由此而生,但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追求效率是监管的内在要求。
最合适的金融监管仍要对症市场最不满意的地方、呼声最强的领域。比如金融乱象得不到有效遏制,资本脱实向虚的隐患难除,中小投资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一些领域监管重复,一些监管领域存在监管寻租。只有这些市场的“眼中钉、肉中刺”真正得以根除,金融监管才算找到了最为正确的打开方式。
上一篇:
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
下一篇:
三部门发文规范推进PPP项目资产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