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务局机关的二十年
我到矿务局第一件事就是协助生产处长胡凤忠同志组织全局第二次矿井技术改造工作。当时国家“一五”期间建设起来的一批矿井,经过多年开采,部分现有生产水平的储量已大量减少,随着矿井向深部发展,生产条件日趋困难,技术指标趋于恶化,加上十年动乱,影响了技术进步,技术装备逐渐落后,如不加以改造,生产能力会大幅下降,难于支持已经极端困难的国民经济的发展。靠打新井,不但财力不足,时间也来不及,所以煤炭部提出:“老矿挖潜”的方针,并在“五五”、“六五”期间列为工作重点。就我局完全符合部里要求的条件,我们矿区煤层赋存稳定、储量丰富、开采条件优良,有二十年开采经验,管理水平部里有很好印象,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靠前。而那时我们自有资金极少,急需争取到改造资金,改变矿区面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故而一定要抓住这一良机,争取立项。于是我们组织各方技术人员,凭借多年扎实的技术基础资料。那时立项全凭汇报清晰,根据确切,答辩对答如流。由于汇报之前,做好充分准备,顺利通过立项。1978~1985年共争取资金近4000万元,加上自筹资金1600万元共计5600万元完成了矿区的第二次技术改造,就是说国家投入4000万元,获得增加5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吨煤投资仅72.7元,与全国老挖平均吨煤投资94.5元相比要低23%。
本次技术改造效果显著,矿井主要技术指标自开始实施,保持了一定增长速度,体现了边改造、边增产。特别是工作面单产在全国同类条件下,一直保持最好水平。经改造,两个矿的提升装备得到更新,井下运输全部实现皮带化,设置了大容量煤仓,清除了“卡脖子”环节,使提升运输系统通畅无阻,能力成倍增长。通风系统改造和主扇更新使矿井风量增加,摆脱了欠风生产的被动局面。矿井配风均符合规定,并有较大的余地,反风、防爆设施、备用系统更加完备,大大提高矿井通风的可靠程度。防尘、灌浆系统能力大为提高,效果更加明显,进入八十年代,矿井自然火灾得到有效控制,工作面粉尘、岩尘含量成倍下降,经尘肺普查证实,除原发现尘肺患者外,1964年后参加工作的职工,没有发现新的患者。随着大型设备的使用和矿井的延深,矿井用电负荷大幅增加,相应增加了矿区供电能力和供电的可靠性。矿区供水系统改造成环形管网,使全矿区职工能用上清水,彻底告别了黄河水。两矿生产、生活福利设施在改造中也得到一定改善,补还了部分欠账,对稳定职工队伍,激发生产积极性,起了一定作用。
组织实施技改工程的最难之处是不能影响现有生产,即便影响也要缩短到最小,我们从设计上首先就要冥思苦想考虑周全,通过精心施工,做到一次试转成功。像一矿延深改造工程采取分期建设。分期投产措施,保证了生产、改造正常进行。二矿补建重介选矸车间和装车简仓,都是多次变更设计和选址,做到补建、生产两不误。确实,这次技改36项单位工程的实施并非是轻而易举,都遇到过困难和难题,但都被我们所克服和化解,实现了提高矿区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矿井可采储量,延长矿井寿命的目标。我们的成绩受到上级和行业的重视,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煤矿开拓系统图集”总论中肯定了我局技改的成绩。并对一矿“反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开拓”以多幅图文作了专题介绍。
我任局总工程师后遇到一个最大的安全技术课题,就是矿井瓦斯的防治。1986年6月,石嘴山一、二矿先后发生瓦斯动力现象,一矿在采深420米的石门揭煤时,发生288吨大型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二矿在采深288米的回采工作面顶板来压时,发生高浓度瓦斯突然喷出的事故,使采区巷道大面积达到瓦斯爆炸的最佳浓度。这两起事故万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给我敲起了警钟,必须高度认识,这是矿区开采史上重大的转折,进入了与瓦斯抗争的时代。经有关专家鉴定和上级批准,一矿为煤与沼气突出矿井;二矿为高沼气矿井,这就决定今后必须改变与之不适应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活动方式,要进行新一轮的安全调整。瓦斯事故毁灭性大,且最易扩大和连续作用,后果非常惨重,是矿难中危害最大、最复杂的课题,必须全方位的提高职工认识,重新规划、重新装备、重新培训。为提高、统一大家的认识,特别是技术骨干的认识,我请到外地专家、学者到局讲学、咨询、传授技术。各种场合的各级人员强调要学习防治瓦斯的知识,扭转习惯性操作和危险的工作安排。不放过每次“一通三防”未遂事故的追查反思,以能引起大家的警觉。经常组织生产处室到井下实行“五位一体”(安监、生产、通风、机电、调度)的联合突然检查,用事实、数据、管理状况说明我们队伍的素质,发现违章操作、违规指挥严肃处理,通报全局。以求查处事故隐患,减少瓦斯事故发生的机率,唤起民众要警钟长鸣,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此外,为检查、督促技术人员的学习,提高专业队伍的素质,及时总结工作经验,1988年末我组织大家撰写“一通三防”方面的总结论文20余篇,总计达20万字,并以防治瓦斯专辑在“石煤科技”上发表。
为了加强专业管理,局成立通风处、地质测量处、通风试验站,矿成立防突组,充实通风专业人员、瓦检、瓦斯监测人员。我依靠这支队伍,提出矿井防治瓦斯的规划,制定出巷道贯通。瓦斯排放、卸压瓦斯、电气防爆、石门揭煤、通风仪表校验等方面管理制度和措施指南。并且开展瓦斯参数测定、瓦斯地质调查、瓦斯抽放、瓦斯突出机理等项目的研究。
随后我们两个矿都建成地面瓦斯抽放站,完善井下抽放管网系统;安装了TF-200集中监测监控系统和多种便携式瓦斯报警仪、瓦斯断电仪;添置防突预测、瓦斯研究的设备仪表。至此,我们从各方面做出与高突矿井相应的反应,提高了矿井综合抗灾能力,也培养出一支以年轻技术人员为主力的瓦斯防治队伍。我任局总工程师这15年,一直将矿井防瓦斯灾害作为重点,矿井瓦斯升级后,更倾其全力依靠专业队伍把好关,在这时间段内没有发生重大瓦斯灾害事故,我也感到值得庆幸和欣慰。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是进入九十年代经常提的话题,改变煤矿用人多、效率低、装备落后,根本出路是推行综合机械化采煤。根据我局具体煤层条件,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法是条有效途径。为此,1993年与沈阳煤研所联合论证了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的可行性,并确定自行改造ZYP3200-14.5/32型铺底网液压支架为放顶煤支架。1994年在二矿六层煤工作面进行综放试采,取得最高月产62807吨,功效29.77吨/工的好成绩。1996年在二矿三层煤工作面进行试采,最高月产80103吨,功效42.9吨/工。这两次试采使我们看到综放开采的优越性,为创建高产高效矿井探索出一条新路。为保证试采的成功,我们采用顶板化学固化技术、预先开采解放层防突技术、均压通风和控制采空区漏风的综合防火技术,作为技术保证。
我任总工程师的这段期间,正值国家掀起改革开放的大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四个现代化步伐的时期。明确提出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而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时代赋予了我们历史重任。我们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更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但也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每日接触的专业涉及面较前更加广泛,本就繁复的煤炭生产不说,还有综合利用、矸石发电、陶瓷制作、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煤炭洗选加工等等使人目不暇接。要适应新的局面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带头学习更新知识,在干中学习,在干中加深理解,增长本领;其次就是依靠为我配备各具特长的几位副总工程师辅助应对,放手大胆为我独当一面,至今我都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真诚的支持;再就是调动发挥科技队伍的群体力量,向他们提出各方面技术攻关课题,督促检查指导他们的研究工作,取得成果及时表彰奖励。1978-1995年全局累计完成科技成果243项,其中部级奖励2项,自治区级8项,本局奖励233项。这些成果推动着企业技术进步,为企业创造着经济效益。有的成果推向全国,为全行业所使用。像局科研所1983年研制“矿用低压橡套电缆井下磨压冷补”技术,解决了常规井下电缆接头必须升井热补的难题,采取井下冷补既安全又简便,很快在全国22个省区122个矿务局,推广应用。
为了反映我局广大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心系矿山、苦心钻研、忘我奉献的精神风貌和战斗历程,我于1996年组织人员编撰了《石嘴山矿务局科学技术成果汇编》。全书实事求是地记载了1965-1995年期间全局煤炭生产、洗选加工、多种经营、安全环保、经营管理、技术装备、设计科研等方面的重要科研推广成果。这是记述全面、可供资政、存史、教育后人的志书。当我最后审查看到这本装帧整齐,图文并茂180万字的“汇编”如释重负,这是我退休前在医院养病都放心不下的一件事,现在终于完成了,可以向党和人民有个交代。我在我的第二故乡宁夏四十年没有虚度年华,为宁夏煤炭发展献出了绵薄之力。
转眼间我退休已10余年了,今天宁夏煤炭工业发展不可同日而语,世界一流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一座座拔地而起,生产能力向亿吨奋进也是指日可待,煤炭化工已初具规模,新一代矿工那么训练有素,企业领导人那么睿智,我们几十年的梦想短短几年就实现了,真是“神话”。这是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推动宁夏煤炭工业产生历史性巨变,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愿我们宁夏煤炭工业沿着这条康庄大道,为国家取得更大的辉煌。(完)
上一篇:
一个煤炭建井工人的记忆
下一篇:
引气入宁——宁夏化工厂改扩建工程建设回忆(一)